今天早上,我读到的是《远处的青山》中的一篇散文《航船》。作者是罗多。
作者简介:何塞·恩里克·罗多(1871-1917),乌拉圭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爱丽尔》等
大海中的航船,作者会如何描写?会又怎样的深意?
作者第一句话,说了大海的寂寥。然而,在寂寥之外,还有不寂寥的东西,就是航船。有一艘航船,带着轰鸣声,趾高气扬地驶离了海岸。
看,大海的寂寥。一道无法穿越的线封锁着它;这道线与整个穹窿连在一起,只在海滩处留下空隙。一艘船,趾高气扬,带着隆隆的轰鸣声,驶离了海岸。
西斜的太阳,温和的云朵,阵阵海风催人远行。船在前行,在空中留下黑色的烟尘,在海上留下白色的浪花。前行。行驶在平静的波涛上,它驶到海天交接处,穿越那道界限,只剩下高高的桅杆依稀可见,这最后的迹象也终于消失了!那无法穿越的线又变得神祕莫测!谁能否认它的存在呢?它就在那里,那是实实在在的分界,那是深渊的边缘。
然而它的后面仍是茫茫沧海,浩瀚无垠。大海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在它的另一端是将它与别的海面隔开的陆地,新的陆地,更辽阔的陆地。……
在这浩瀚之中有着船只起锚的码头。它们或许在那里停靠,然后便在无限的天地中各奔前程,而且一去不复返。如同那条已经通过的大海的界限一样虚无缥缈,一切都在那里消失……
当看到作者写海平面的景象时,我被这种细致震惊了。震惊的同时,也与我没有在海边生活过的经历有关。我不曾久久地站立在海边观察航船,没有看到过航船在海天交接处消失时的景色。
我以为航船的描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不,它又继续延伸了。
它延伸到航船的归来。我只想到了航船出海,没有想象它的归来。在这里,我觉得文章升华了。
总有一天,注视那同一条神秘的线,你会看到一缕袅袅升起的轻烟,一面旗帜,一根桅杆,一个似曾相识的船体······这是那返航的船只!它回来了,犹如一批忠于牧场的骏马。它或许比离去时更加可怜,体重减轻了;或许被肆虐的波涛伤害了,然而它也可能平安无恙并满载珍贵的收获凯旋而归。光荣和幸福属于航船。
作为运去货物的代价,它或许带来了心地更加淳朴、意志更加的顽强、臂膀更加粗壮的人们。光荣和幸福属于船只。
如果它来自勤奋之邦,或许运来了良好的铁器,用来武装劳动的双手,要么它运来的也许是最好的毛线或者贵重金属制成的织物装点世界的完美的饰物;或许是一块块青铜和大理石,人类的艺术为它们注入了生命的气息,或者是一沓纸张,通过微小铅字的痕迹,引来具有思想的人民。光荣和幸福属于航船!
我们常看描写大海的文章,称赞大海波澜壮阔,一望无际,却很少看到称赞航船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在航船,航海之行的收获,继续拓宽了我的视野。
更赞叹的是,作者把航船和人生紧密地连接起来了。比如,你混沌的思想,或一种模糊的信念,或一本令人沉思的书,或匆匆而过的感觉…都和航船一样,它们会出海,也会升华后归来。
请你稍加注意,一个思想,你将它排除,或者它自行消失,你再也望不见它。天长日久,它又在你心灵的明媚的阳光下出现,然而已经变得和谐、成熟的意念,变成了能以整个辩证法的力量和炽热的激情来展开的说服力。…….
最后一段话:
这一切事物都恰似航船:启程、消失,然后又满载而归。
我的阅读感受
人生像一艘船,我们出海,捕鱼、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海浪风暴,遇到烈日暴晒。
在这个过程中,人瘦了,黑了,破损了,受伤了,或消失了。
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航船返航了。或许外形破损了,然而内心强大了。比如,船员的臂膀因操作变强壮了,皮肤黝黑耐受度高了,心胸意志更加坚强了。
返航,作为交换物,还带回了远方探寻收获而来的宝藏物。
我哇塞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巧思,思想的深沉。
下一次旅行,若我看到大海,看到海上的航船,我又多了一份亲近感。
这就是阅读好文带给我的见识和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