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一人问我,为何改名远山。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山一出现,道不尽的故事传说,我想把这个故事说得浪漫一点。
不知何处听来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即刻专门搜来赏叹,群峰、山石、渔舟、小桥……江南的湖山景色铺展在前。远处的山,是用水墨的线条晕开,像被柔风吹皱,如浮在云端。凝视那山,笼在濛濛雾霭之下,神秘杳远。远山之名在心底发酵。

我记得两年前,随挚友入蜀,一路穿山越岭,山中天气多变,眼看前面是霞光万丈,下一秒一场山雨紧随其后,不需繁冗通传。雨下了,山路陡滑难行,不小心总要出点故障,后方赶路人不免要堵在路上。山雨欲来风满楼,像是女人生孩子时的阵痛,痛劲儿一过,势气渐弱。雨丝濛濛中能看见车队伏在山路上,如巨龙蛰伏,不知何时救援的人才能到来。在清新的山间,人的原始爱心更容易激发吧?许是知晓前方的人员的不幸了,被堵的人并不焦急,没有一个人按喇叭,只是下车张望,萍水相逢的人竟也互相递烟攀谈。体质稍弱的我怕淋雨风寒逗留车里,《方寸山》从音响飘来,明月石上琴声流转,竹灯夜话,此人何来?虽未见山泉涌,雨落在此处,看着远处山峦,除“远山如黛”贴切不过,词库已入穷途陌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聪慧如先古圣贤,令人不得不惊叹折服!今生何处遇清风,清风何时抚远山?远山的故事起起伏伏绵延歇在深山,不需开始,它一直都是在生长。

从前听老人说,山下有宝就会长成一座大山。宝物越珍奇山会长得越高越大。曾去过很多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石人山、嵖岈山、老君山、天柱山、泰山、嵩山……山山形态各异,景色不同,常想着,是否因宝物绝无类同滋养出的山水也变幻万千。宝物之所以为宝,是因为它有魔力无边吗?那时我常有况外心,忧心宝物会被压垮掉,那山岂不是也要萎缩老去呀?它们用身体供养这座座青山,顶立天地之间,蓊蓊郁郁绿树掩映,不辜负造化旨意。仪态万千的远山,是我渴求去探知的。

曾在昆明的滇池边遇见西山,远远遥望,万顷杨枝水匍匐在睡美人身畔,三月的风还有些凉,海浪和阳光把它辉映得更加温柔,确切说应是更加温厚包容,像是无边的佛法,罗进万象,周遭都是空空如也,只独身一人与卧佛寂寂凝望。我只愿如赏荷那样,单远远用眼睛描摹,而不敢亵玩。是的,远的东西,你说它像什么,皆可添加无尽想象,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果然身在此山,真面不识。远山是有距离的,不那么亲腻,生出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我幻想着有一座山,茅店搭在半山,溪桥浅浅,山泉边奏古琴,听鸟语,对一谷幽兰肃然起敬,或只是偶尔翻越那座青山,看看霜叶染红山的这面和那面,迎着寒露陪着月亮进柴门,防抄山家清供,把山里人家的平淡言语迢递至人间。
谁的心里还没座青山呢?心有远山,安于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