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心》 叶圣陶&夏丐尊
豆瓣评分:9.4
理论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作者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巧妙的将知识融入到32个「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当中,老师没有恐吓没有棍棒,有的是引导和启发,文字平易近人,发人深省。
故事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
本书也可以说是读,写相结合的故事书:
一、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其他的事。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印证是触发。
二、阅读时,对于书中的话有疑点,或与你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也都不妨写出来!写笔记的本意,原是为了自己记述读书时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查考与运用。
对于写作,《写作这回事》、《华尔街日报是怎样讲故事的》和这本书观点相通的一点:写作尽量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意思而不是添加很多高级的专业词汇。
真正的厉害是用最简单通俗的文字描述抽象概念,这点和「费曼学习法」不谋而合——一个据说全世界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费曼学习法:怎样牢记并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新学的知识?通过“教”,用自己的话将知识讲给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甚至是小孩),在讲述的过程中遇到模糊不明白的点再学习-消化-输出,直到完整讲出且他人能理解说明自己完全掌握。
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多学生只知道读和背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其实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做到举一反三,理解做到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各行各业。
做好教育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我提升并因材施教应用在学生身上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2.《你的灯亮着吗?》 高斯&温伯格
豆瓣评分:8.1
本书由两位美国人高斯、温伯格合著,他们分别是思想家和软件专家。
我们大多数人在平时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去解决问题,如何将问题妥善处理,而很少有人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固有的思维限制了我们多角度的去分析问题。
日内瓦湖上的山脉中,建成了一条很长的汽车隧道,隧道出口有世界上风景最优美的度假胜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在此处欣赏美景。因为隧道很长,工程师在入口提醒游客要开车灯,但开灯出了隧道后,部分游客忘了关车灯,导致汽车电池没电,车无法启动,游客们怨声载道。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工程师想尽了各种解决方案,都不理想,问题变得复杂而难以解决,当然这也说明西方的思维模式及其严谨性。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隧道尽头加一块标牌,写上:您的灯亮着么?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处理问题的关键,这与极简主义的有些观点不谋而合。
发现问题本质是一种能力,之前写过一篇希望共同掌握的一种能力。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定义问题,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谁碰到了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谁应该来解决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要确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3.《心理学与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豆瓣评分:8.8
心理学参考图书,书中介绍很多心理学概念,例如认知失调,行为矫正治疗方法,催眠,冥想。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阅读,因为是心理学教学教材,所以难免会有枯燥的专业概念。
有意往心理学方向发展的小伙伴更应该读一读,一方面书本对心理学有一个全面的概述且贴近生活;另一方面心理学不是我们想象中帮人解决心理问题那么简单,一门学科背后必定有系统强大的知识组成,难免要学习看似枯燥的专业知识,但这些都是一门学科的基础,想要深造这才是刚开始。通过阅读检验自己是真的喜欢心理学研究还是对真正的心理学有所误解。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
信息爆炸且巨大压力的现在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储备些心理学知识,不是要每个人看透人心(当然心理学也不可能做到),而是科学的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从内到外深入地了解自己。
4.《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
豆瓣评分:9.2
整本书对我最大的冲击是:白人至高无上黑人没有任何地位的背景下主人公毅然决定地帮助黑人打官司,面对被白人排挤,被打骂的重重压力下阿蒂克斯仍然秉持公正,只为遵从内心的良知、为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实属不易。
阿蒂克斯转过身去说,“如果我们隐瞒这件事,那就完全否定了我教育杰姆的做人原则。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做家长很失败,可是我就是他们拥有的一切。在杰姆仰视别人之前,他首先仰视的是我,我希望自己正直地活着,以便能坦然面对他……如果我默许这类事情发生,坦率地讲,我就没法再正视他的眼睛,一旦我不能正视他的眼睛,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他。我不想失去他和斯库特,因为他们就是我的一切。”
看完这本书不由得想起电影《绿皮书》,时代背景下,黑人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被压迫与剥削,即使是现在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之前填过一份问卷调查,新冠病毒疫情下在控制因素和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如果你是医生会怎样选择救人的顺序?
可变因素有:「治愈率」,「国籍(包括在中国的外国人,拥有绿卡的外国人等)」,「政府承担的花销」,「病人从事的职业及金钱」等因素。
我答题考虑的先后因素是:1.治愈率2.政府承担的花销,其他因素可忽略。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人应该考虑优先救治本国国籍病人,花时间思考拥有绿卡/没有绿卡/是否是中国国籍等因素。
在疾病面前不会因为你是哪个国家和地区而不受感染,也不会因为贫穷和富有有任何区别。
同等条件下不要因为一个原本治愈率很高的病人因为国籍而耽误或放弃治疗,不然和种族歧视有什么区别呢?
一切人生来平等,没有特权。
05
结尾
多读书,否则你的三观大部分由周围七大姑八大姨所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