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
最近读完托翁的复活,感慨良多。一方面感慨大师的深厚文学功底,另一方面感慨大师在寥寥数笔间将人性的丑恶与善良描述的淋漓尽致。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叫做聂赫留朵夫的公爵一夜情姑妈家的女仆喀秋莎,导致姑娘人生划入低谷,从此走上了从妓之路,后姑娘被诬陷杀人,法庭上偶遇公爵,公爵内心羞愧、悔恨,决心帮助姑娘洗刷冤屈。洗白之路失败后,公爵决定陪伴姑娘左右,并娶她为妻。在此过程中公爵不停帮助牢狱中的贫苦百姓,深深感动喀秋莎,喀秋莎尽管再次爱上公爵,但是碍于身份决定嫁给西蒙松。公爵也找到新生活的出口。
整个故事中穿插着当局者的腐败、堕落、麻木、不作为,也透露出底层百姓生活的凄惨。因为当局者的一句话无辜的百姓就会有牢狱之灾,又因为当局者的一句话或者一封信,无辜的百姓又可以被释放。
贵族的体面、干净、嗤之以鼻与劳苦大众的低俗、肮脏、对生命的渴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当时社会是毫不避讳的讽刺,笔锋十分犀利,直戳人心。
聂赫留朵夫曾经也意气风发过,也有过理想有过报复,可是在现实社会面前他妥协了,成为穿梭在各种酒会中的贵族成员。富人小姐身上的脂粉气、公爵将军身上的昂贵烟草气息成为生活中的必备,这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又不是自己想要的。喀秋莎的再次相遇彻底打醒了聂赫留朵夫,让他看清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应该做什么。
其实在遇见喀秋莎之前,聂赫留朵夫也是痛苦的。对于喀秋莎这个人他始终是自责、悔恨的,法庭上见到喀秋莎的时候,他是不敢直视的,他生怕被认出来,无颜面对自己祸害的姑娘。他的良知没有完全泯灭。后来喀秋莎刁难他,让他帮忙搭救狱中好友,他竟然依次答应并逐个落实。每做一件好事,他的内心是快乐的,是充实的。即便最后搬到了脏乱不堪的公寓也比住在豪华干净的大庄园里感到心安。
读完整本书感觉这就是聂赫留朵夫在一个堕落、腐化社会中的自我救赎过程,是一个与自己内心和解的过程。
身在富贵家的聂赫留朵夫不知道人间疾苦,他不知道自己的一时放纵对于别人一生的影响有多么重大。他不知道自己的一个简单决定能让多少普通百姓受益。后来他见到的每一个真实、肮脏的生活场景都让他头脑更加清醒,更加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最后纠结、迷茫的聂赫留朵夫找到了人生的出口,与自己达成和解。
同样的内心经历在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中体现的也很明显。当然胡赛尼描述的更加直白,就是以阿米尔少爷的自我救赎为主线,通过直面自己的错误,尽力去挽回,最后与自己和解,释放内心。
其实,只要自己与自己和解了,人生就不会有痛苦、彷徨。
复活自己!
在一个奴隶制合法化和得到庇护的国家里,正直公民的唯一出路就是监狱。
学术给他解答了成千个同刑法有关的深奥问题,可就是没有解答他的问题。他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他问: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把另一些人关起来。
当年同他那么亲近的娜塔莉亚已经不再存在,只剩下一个胡子蓬松、肤色发黑的讨厌丈夫的奴隶。
任何人过日子,做事情,总是部分按照自己的思想,部分顺从别人的想法。人过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顺从别人的想法,这是人与人之间重大区别之一。
这种感情打开了聂赫留朵夫心灵的闸门,使原先找不到出路的爱的洪流滚滚向前,奔向他所遇见的一切人。
他憎恶他生活在其中的那个圈子,憎恶那个为了确保少数人享福而迫使千万人受苦并竭力加以掩盖的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