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作者: 积极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6:43 被阅读0次

    与阅读东野圭吾的其它一样,我几乎是一口看完《恶意》,我被这部小说各种峰回路转的情节深深吸引。与之前看过的《虚无的十字架》、《幻夜》、《白夜行》相比,这部小说没有让人感到压抑的黑暗,却有其让人拍案惊奇的“恶”,只有看到最后,才知道这部小说所谓的“恶意”是多么的名符其实。东野圭吾的每一部小说的书名,都是小说要真正要表达的核心点。

    这部小说对我来说可以是十分的惊艳,我没有看过有这样写小说的手法或叙事方式。大部分小说里面的都是塑造人物角色,以第三人称讲述各个角色的故事,而《恶意》没有塑造角色,是角色以回忆或日记的方式来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小说仿佛是两个主要人物:警察加驾恭一郎与罪犯野野口修的心里独白。所以看这部小说,就是看这两位主要人物的心理、想法与感受。这也许是作者在小说里面提到的“性格描写”:当作者想让读者了解某个人物的时候,直接说明陈述的效果,远不如配上适当的动作和台词,让读者自己去构建人物的形象。所以我说作者没有直接去描述角色,而是让角色自己去陈述自己做的事,由读者去捕捉角色特征,这种手法确实不常见。

    越是看到最后,越是感到小说的情节不可思议,或越是对主要人物之一的野野修口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情节是小说的最终靠人物打造出来。这部小说高明的地方,是罪犯野野修口暗布疑阵的手段相当的高超,以致情节扑朔迷离而引人入胜,疑阵被识破最终靠的是警察加驾恭一郎高度敏锐的观察力。“要杀人之前,先想好杀人动机”与“以被逋为前提,虚构犯罪动机”,这是野野修口设身处地最高明的手段。他身患绝症,所以不在意被逋;他虚构了三件事:一是虚构与被害人日高的妻子有不伦恋情,将日高的妻子的一些私人物品隐藏在自己住处,并巧妙让警察发现,因此可以让警察觉得自己是故意隐藏,误导警察以为恋情是真实的。说明一下,虚构中的恋情是发生在七年前,三年前日高的妻子已出车祸身亡;二是虚构为了能够与日高的妻子长相厢守意图暗杀日高,并虚构暗杀过程被日高发现并成为日高要挟的把柄。为此野野修口还自导自演用录像机拍下偷偷进入日高家行凶的一幂,在杀死日高前将录像机放到日高的行李箱,并巧妙让警察发现,这样警察就认为日高是以录像带要挟自己;三是虚构自己是日高的影子作家,为此他在杀害日高前将日高所有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抄了一遍。

    因为情节的精妙,我不由自主地记录了野野修口精彩的犯罪过程,确实十分的高明。他所设计的一切,都是在构造一个合情合理的犯罪动机,而且都是让警察觉得是通过自己去发现每一根线索,让人觉得无懈可击。这个犯罪动机可以是说十分的完美,因为爱而杀人,谋杀不成功被发现,继而因为害怕事情败露以及恋情被发现,被要胁成为影子作家,后来以无法逃离被他人控制之下的一气冲动下杀了被害者。这种动机,虽为凶手,却能博人同情,还有可能成为有名的作家,另外杀人起于冲动,综合起来在量刑方面法庭更会酌情考虑。因此描述杀人计划之完美,其恶之心,作者神笔化境实在令人佩服至极。

    除了意外或冲动,任何杀人都有其动机,野野修口的杀人动机让人沉思,它来自妒忌、自卑心理,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另一更深层面的东西——这种妒忌、自卑心理源于凶手过去曾经遭遇到的校园暴力以及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野野口修与日高曾是初中同班同学,都是受到了欺凌,野野口修选择了向欺凌者屈躬卑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而日高选择了对抗,还处处维护野野口修,这并没有引起野野口修感激,反而是仇恨,是因为野野口修源于内心的自卑——他不敢成为日高那样的人。后来野野口修帮助欺凌者强暴一名女生并拍下了照片,该照片在两人成年后被日高发现,成为野野口修最为直接杀人的动机,而根本的动机来自于内心的妒忌,因为日高得到照片后一直没有公布,同时给野野口修的工作穿针引线。“但我知道这样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因为在他面前,你不可能没有自卑感。”加驾恭一郎道出了动机真相。

    野野口修的恶,亦是他的悲剧,源于他母亲的教育的失败。从高级的地方搬家到了他母亲自认为低级的地方后,孩子对住处与学校环境不满意,处处想逃离学校,身为野野口修的母亲,非但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积极解决问题,还处处对周遭环境与邻居表示轻蔑,这种态度又反过来加剧孩子的不满情绪,所以在校园欺凌下他选择了屈服消极对待,甚至成为了可恶的帮凶。

    ——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东野圭吾的《恶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j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