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怪物》这本书主要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交流的一些内容,来讲述来访者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以及他们寻找自我疗愈自我的过程。文中共有五个来访者(主人公),昨晚主要看了第一章劳拉这篇,不得不说,这种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心理疗愈的方式很吸引我,一口气看到凌晨12点。
劳拉的童年,8岁时母亲早逝,父亲不务正业,酗酒,不靠谱,没有承担起该有的养护孩子的职责,有精神变态倾向的心理问题。在她9岁时,父亲遗弃了她和弟弟妹妹,他们在树林里的小破屋生活了6个月,靠偷窃食物来维持生活。
她代替父亲履行家长的职责,也就是当一个母亲照顾弟弟妹妹这一角色。这时她一心想的是如何活下去,当所有的注意力聚焦到生存问题上时,她会不由得封闭自己的内心,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和遇到各种变故时的内心的真实感受,可以说是情感的迟钝和麻木。
成年后的劳拉,意识不到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知道压力为何物,拒绝同情、同理心,无法与他人建立边界感和亲密感,会下意识的选择那些软弱、自私且需要拯救的男性。
她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时,身患疱疹,身受“混蛋三人组”的困扰而不自知,来咨询就是为了减轻疱疹的痛苦,抵触咨询师的同理心,防御心理很强,只能慢慢打开其心门。
这一章读完最大的收获:
一是在原生家庭中建立起来的生存模式、行为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它会影响成年后的处事方式。成年后会有很多问题浮现出来,想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要回溯到童年时期所有的经历。
二是与父亲的相处方式,也会影响女儿以后的择偶标准。
三是唯有自我救赎,方能走出泥潭。
一个人原来的行为模式往往自己不觉知,更别说想要改变了。即使想要改变,但潜意识会阻止我们做出改变,所以当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借助心理师的引导来了解全面的自己从而解决自身的困境是很有必要的。
劳拉由于童年的创伤,在成年后逐渐显现岀来,她陷入极度焦虑压抑的状态,其中这些压力来源于以下:
压力源1、来自劳拉的父亲,在童年的记忆深处,劳拉四岁时从滑梯上摔下来,脚受伤了,父亲温柔地将她抱起,带她去医院缝针。护士说劳拉伤得如此厉害,却像个真正的勇士那样一声不吭。
父亲搂住劳拉拥抱她,说:“不愧是我的女儿,真是让我骄傲。”这之后,她认定了,只有坚强不吭声才能赢得爱与关怀。所以后来,无论他父亲做出了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她都义无返顾选择原谅和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她非常依恋自己的父亲。她选择坚强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她还将原本是他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肩膀上。她没有意识到他父亲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没有全面认识到他父亲的种种软弱和和自私的行为。甚至长大后她会下意识地选择像他父亲那样软弱自私、需要拯救的男性。
压力源2,来自垃圾男友,把疱疹传染给了她,甚至把疱疹传遍了半个城市,对她撒谎,不忠,还贩D,而她还是一再忍耐,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是一个得了疱疹的女人,还会有谁要自己呢?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她和男友提出了分手,也正因为有了这次的分手,她才能换来全新的生活,遇到她后来的丈夫。
压力源3、明知自己承担了上司的很多工作,却无力改变,而人际关系中的无力感正是压力或焦虑的主要成因之一。
原因1在于没有建立心理边界,面对上司施加的压力,感到焦虑和内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应该去完成他布置的工作;原因2人在心理上做出改变也会引发焦虑。当我们对某种行为模式习以为常,不管它有多不健康,都是我们赖以为生的手段,因此改变起来相当困难。我们的无意识很强大,会拼尽全力保持原来的模式。
我们之所以建立边界感是,好让他人以安全合理的方式与自己打交道。这是人际交往中建立的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当有人越界,伤害到你,你有权让他作出改变。如果他不改变,你也可以选择结束这种关系。一个人的边界感越强,心理也就越健康。TA就能向别人表示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第一章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咨询技术:1、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来访者是解决自身困境的专家,而治疗师主要充当参谋;
2、识别模式,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的一些念头和行为模式;
3、分析、诠释梦境,精神分析治疗法,无意识欲望渗入我们意识的一种途径就是梦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