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还是想要每次更新,都让大家觉得你在用心,而不是为了更新而更新。情愿你不来,但是你来了,还是带着诚意来,是这种认同。
感想:宁缺毋滥,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好做。
但这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品牌,如果没有什么可以维护的,比如还在成长的阶段,那么就不是这个道理了,而是完成大于完美,先做了再说。
外界环境不一样,所处状态不一样,适应的道理和规则也不一样。
笔记:平台属性是要放低自己,品牌是要放大自己。
感想:放大自己好理解,就是把自己的特色展示出来以此来区分同类产品,比如奢侈品牌,一定要把自己的风格全部展露出来,自我的感觉要非常外显出来。
放低自己又是指什么呢?是为了连接更多人,为了让更多人去适应,所以不能有自己的特色是吗?
好像也不太对。
笔记:我不是从SKU的角度去考虑的,而是从产品的可能性角度考虑的。
感想:SKU到底需要多少的思考角度:
这是第一,我认为是产品的能力。用户体验摆在最前面。不是我需要SKU,是用户需要这样的体验,我用这样的产品去实现了,我让它成立。
第二是我有这个能力去控制这么多SKU吗?那就是一个渠道的问题、量的问题。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我就让它变成一个小众的东西先跑、先试;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我可以让它变成大众范围里都会接受的东西。这个是规模,规模取决于你的能力。
笔记:做了一个别人也能轻易做的,或者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我会认为如同公众号推了一篇可有可无的文章,推两次,用户期待就没有了。它消耗的是用户期待。
感想: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了用人,如果自己消耗了别人的两次期待,那么大概对我就没有期待了。
如果别人消耗了我两次期待,我大概就会把对他的期待降低。
这个期待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笔记:有的人毕生要成为一个品牌,我不是,我是想要成为一个世界观。
感想:听着就很霸气。
一个品牌只有一种思想,一个世界,可以承载多个思想。
我要的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全世界,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借助我的平台来释放自己,传递自己的思想。
看来最终理想,还是更接近平台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世界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