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我经常读书,而且读很多。但自从工作以后,就再也没有好好地读过书了。这个“好好地读书”的意思是读而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欣喜好久都没有过了。今年下半年,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生命中的优先次序,也从上个月末开始,我终于有时间好好读书了。认真地读一本书、读很多书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89896/3ced53616c351ece.jpg)
刚刚读完的一本书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很自然地从教育的角度看很多事情。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如何在一个充满规条的环境下,释放和激发学生的潜力。我想这两者的平衡点就是孩子们渴望的自由。原则的存在是为了建立一个孩子的生命,但如果原则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羁绊,那么其中必定有问题。这本书中,汤姆厌恶学校、上主日学。但通过汤姆的生命,我们也能看到他的家庭、学校和教堂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原则会升华一个人的灵魂,可是人们却用它让人的灵魂疲惫不堪,甚至让人生出对原则和真理的厌恶。这让我反省自己,平常我的方法哪些不当,不仅不能让学生一心向善,还逼迫他们走向邪恶。
第二,虽然这本书将人类的文明和肆无忌惮的海盗世界形成对立面。但对我来说,人类的文明不只有让人讨厌的繁文缛节,它的包容性也很强。它可以是一个更加自由的世界,它也可以容忍“野蛮”和“放肆”,比如保留很多原始部落的特色而不同化。这中间的平衡和方法要我们好好地花时间探索。
“哈克·费恩有钱了,加之现在又受寡妇保护,这种新的处境使他进入了社会界,不,是硬拖他进去的,是硬把他扔进去的,于是他的苦恼也就几乎叫他无法忍受了。寡妇的仆人们老师为他梳理,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每天晚上替他铺上一点儿污点都没有的被单,这种床单令人反感,他没法把它当做知心朋友安在心坎上。他不得不用餐刀和餐叉吃饭,不得不用餐巾、杯子和碟子;他不得不读书,不得不上教堂,还不得不说话斯斯文文,致使语言在他嘴巴里变得干巴巴一点儿味道都没有了。他无论走到哪里,文明的条条框框都在禁锢他,把他的手脚捆得死死的。”
其次,我的另一个感受是,无论父母还是教师,不管孩子前一刻多么地不堪,下一刻都是崭新的。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下一刻他可能正在改变。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贴的标签导致了对孩子的不信任,扼杀了他下一刻想要改变的心志。也许有的人会说,这种相信也不能麻木地给呀,毕竟因为他过去种种不得体的行为才让别人对他不信任。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我还是坚持选择人性的善,信任。总相信孩子会改变,总相信他里面有一丝亮光,总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哪怕是那百分之0.5的希望。在这里我推荐一个TED演讲,Rita Pierson的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89896/a33be25a21cd83d5.png)
以下是我较喜欢的几个段落。
“过了一会儿,希望又显出死灰复燃的迹象,不是由于有什么理由使它复活,而是由于希望的本性如此,只要它的源泉没有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长时间的失望切断,它就迟早会自然而然地复活。”
这一段好美啊,对“希望”这个美善的品质的剖析简直是细致入微。
“贝姬哭了,汤姆千方百计想找出某个办法来安慰她,可是他的那些鼓励由于说的次数太多了,变成了陈腐的空话,听起来像是讽刺。贝姬实在是太困了,不久边打着瞌睡睡过去了。汤姆松了一口气。她坐在那里注视着她那皱眉噘嘴的面孔,看见它再甜蜜的梦境的影响下变得安详而自然;不久她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它留在那里久久不去。这张安详的脸反映出了某种安宁,使她也在精神上获得某种安慰,于是他的心思也飘到过去时光和如梦的往事上去了。”
这是两个孩子之间的“爱情”,好纯真啊!不禁让我想起了宫崎骏的电影。每部电影中刻画的爱情都是那么地”纯洁“。那种男女之间的磁铁效应,在没有经历生活的洗礼之前,纯洁地像初开的花骨朵,绽放了那么一点点,但还隐忍着,等待完美的时机去绽放。
可是,随着生活很多的洗礼。世上的名、权、钱和浅都是阻挡纯洁爱情的绊脚石,这让我想起了前年看的一部电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89896/4fcc4bff6be8599a.jpg)
Mia最终没有选择Sebastian,看完电影我很伤心。Mia想要成为一个耀眼的明星,而Sebastian选择纯粹地去追求艺术,最后分道扬镳。如果换做我,我会选择Sebastian,因为我不崇尚被万人瞩目的生活,我想选择爱情。如果未来我有自己的梦想呢,我选择爱情,就一定要牺牲自己的梦想吗?Mia年老的时候,会后悔错过Sebastian吗?纯洁的爱情一定要牺牲自己的梦想吗?
读书真好,总让自己思考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