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到一年级办公室找人。要找的人不在,旁边的一个数学老师见到我,对我说:
“安老师,你给我家孩子看看吧,他上五年级了,特别爱跟人说话,就是上课不听讲,班主任说他多动症,成绩都快倒数了。”
我没有准备,因为接下来还有课,只能草草问了几句。后来我说,让他下午4点来找我吧。
那个老师很高兴,连声说行,下午我领他过去。
其实下午我已经安排满了,要是接待他,得重新再调整。主要是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下午3点半,我停止正在做的事情,来到咨询室,打扫了一下,整理了沙盘,准备接访。
结果呢,一等不来,两等不来,一直等到4点15,还是没有来。
我拿起电话,给对方拨了过去。
对方一听,连忙道歉:
“不好意思啊,安老师,我上课一忙,把这事给忘了。你等等啊,我这就去叫他。”
我说,那算了,改天吧,我接下来还有别的事情。
没五分钟,对方又打来了:
“安老师,我问了,他班主任说他没事,最近还可以,这次考试成绩也不错,不用看心理了,让您费心了啊安老师……”
挂了电话,望着空空荡荡的咨询室,我不禁笑自己,别人都没当回事,你这么认真干嘛。这回,经验值又涨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作为一名咨询师,要具备三种素质:
一、心态,像山一样稳。心理学讲不求不帮,有求才帮,其实不是薄情寡义,而是看对方是不是真有迫切的愿望,只有有主观意愿强烈,咨询才会有效,改变才会出现。因此,咨询师的立场应该像山一样稳健,不摇不移,不来不去,你来找我,我就在这,你不来找我,我也不会过界。像我昨天做的,又是刻意准备,又是主动联系,偏离了“中”的立场,有点过界了。
二、原则,像石一样刚。心理咨询是一件很讲原则的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认真,尤其要守时、守信。比如昨天,对方说忘记了,要现在过来,自己拒绝了他。可是,如果对方软磨硬泡,或者真得过来了,我应该怎么做?心理咨询不是讲情面的事,要遵守咨询设置,这件事我就是碍于情面才接的,所以一开始就跑偏了。咨询师的原则要像石头一样刚硬,不为所动,是怎样就是怎样。
三、情绪,像水一样平。昨天晚上在回顾这件事的时候,除了感到好笑、反思,还有一点小小的失落。我马上觉察,这失落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自己想帮助一个人,结果没有帮上,或者人家不需要了,产生了失落情绪。又是“助人情节”啊!初学者很容易被这种情绪带进去,总觉得什么事都想做,什么人都想帮,其实你能改变多少呢。咨询师的心态要像水一样平和,不悲不喜,不生执念,来了的,相逢,去了的,不送。要接纳一切,顺其自然。否则,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带进去。
对于求助者,也有几点想法:
第一,目的明。你去找一个咨询师前,一定要先确认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这种困扰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去让咨询师帮你确认,“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就像昨天这个老师,他自己都不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问题,他把咨询师当成了仪器,看一眼就要出测量结果。这种情况没人能帮你。
第二,信则灵。你一定要相信咨询师。倒不是说咨询师就神通广大,句句都是真理,但你一定相信他是专业的,而且是一个旁观者,因此看问题比你准。如果你不信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甚至到处挑毛病、唱反调,那你到底来干嘛?你证明了自己很聪明,很有个性,但问题解决了吗。
第三,愿付出。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这是对咨询师工作的尊重,但更主要是对你自己的尊重。你愿意花时间,愿意付费,才说明你是认真的,你整个人的情绪、心态才会真正被调动起来,才能出现你期望的改善。否则,什么都是嘴上说说,早也行,晚也行,这也行,那也行,就是不见付出,那一切问题也只能停留在嘴上了。
写于2019年11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