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瑞幸最后的失败将会告诉我们,再有钱也要尊重商业逻辑

瑞幸最后的失败将会告诉我们,再有钱也要尊重商业逻辑

作者: 黛西是个作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8:13 被阅读0次

    我上一篇聊商业的文章聊了戴威的ofo,毕竟成文的晚,有看人失势踩上一脚的感觉,我自己很不喜欢,虽然我的观点2年来没有变过。

    这篇就来写瑞幸,毕竟它还风光着,不会有踩人的不舒适感。

    瑞幸的存在是很多因素组成的,市场上钱太多项目少+目标市场有大量辨别能力普通的用户+商业逻辑的错误演绎。先说商业逻辑。

    商业逻辑的错误演绎

    瑞幸有很多的商业逻辑问题,但是商业毕竟不是自然法则,不是犯了一条就钉上死罪的。瑞幸的问题是商业逻辑漏洞百出。

    首先,标杆选择

    对咖啡市场做分析首先需要有前提假设,瑞幸认为咖啡是一门大生意,因为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相比,人均消费量还有很大差距。这是我首先要批判的,中国人口里还包括很多山区农业人口,咖啡这种有覆盖范围限制的生意,起码在人口基数上应该除去这部分。

    初步目标人群数正确后,还需要考虑其他影响人均消费量的因素,比如天气,咖啡加奶是很好抵御寒冷的饮料,特别对日长比较短的地区,早上天还很暗,一杯咖啡对启动工作很有帮助,而且咖啡中还可以加糖,防止早晨低血糖。这是我在美国观察到的为什么美国消费量如此惊人的原因之一。但这个天气原因需要在比较寒冷的地区才成立,纽约是美国比较靠南的发达城市,纬度和北京差不多,纽约以北还有西雅图,波士顿,芝加哥等等,经济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整个在纽约以北,而中国几乎所有发达城市都在北京以南。所以无法用美国人民人均消费量来推算中国的人均消费。

    其次, 替代作用

    中国的传统饮品是茶,也是可以提神的饮料,和咖啡有比较强的替代作用。

    近20年,咖啡是被拔高的,咖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伴随着西方文化,伴随着外资,伴随着西方高效管理进入的,暗示着先进高级。

    但所有的拔高最终都会均值回归,在外资不怎么吃香,中国互联网企业兴起的当下,茶是很有机会回归主位的。

    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被定位为老年人饮料,每一地区由于过去的交通不便,都有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消费茶种,导致市场割裂,同一市场不够大,从业人员水平较低,但是这都是可以改善的。小罐茶有想做这个市场,我不看好小罐茶的路线,但看好中国将来的茶市场。

    最后,商业壁垒

    任何生意都要考虑壁垒。

    星巴克用高价和文化建立壁垒,瑞幸一开始就把星巴克好不容易用高价营造的逼格直接干掉了。定价(Pricing)很重要,高价代表高质是顺理成章的,低价高质反而是需要教育的,降价打破了原来被拔高的咖啡形象,没有“高贵”形象的咖啡就意味着品牌溢价空间大大变小。

    文化是很微妙的东西,咖啡部分象征着西方文化,喝咖啡让没有机会出国的人感觉有心理补偿。其中星巴克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部门曾经有一个星巴克过来的文化建设官(西雅图的,国内星巴克的经营权史包给中国人做的,刚听说星巴克总部见好挣钱要收回去自己做),我才知道星巴克是真的在花钱营造他们文化。他们不是卖咖啡的公司,是卖文化的。而且文化这东西讲历史传承的,向来新贵是被old money鄙视的,瑞幸拿钱的能力不会对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咖啡这个生意上,其他可能提高效率或创造价值的地方也不多。咖啡不可能像钻石商戴比尔斯能控制货源随意定价;物流已经饱和;派送给了饿了么也不可能走京东的路子;连锁开店是重资产,并不是快速增长的好方式。

    而在传统的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在咖啡这个领域我也不太看好,咖啡作为一个农产品,目前品质标准已经相对成熟,意味了价格体系也成熟。咖啡有个性的东西,但是个性不是靠技术就能标准化的,这种个性独立咖啡店的形式更有效率。

    瑞幸可以做标准化咖啡的生意,在没有高溢价品牌文化的情况下,只能赚类似农产品的辛苦钱,差不多最多12%,超过12%,其他钱嗅着味道就进来了,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可以作为阻挡后来者的壁垒,而12%绝不是前期花这么多钱补贴市场所期望的。

    目标市场有大量辨别能力普通的用户,但用户会成长

    咖啡进入中国其实并不是很久,雀巢的速溶咖啡曾经营造了高端商务人士喝咖啡的形象,星巴克靠文化培育营造稳扎稳打这么多年站稳了脚跟。

    而至今中国人理解的咖啡其实都是加奶类的饮料,拿铁首当其冲。

    多少喝咖啡的人分得清三大咖啡品种,咖啡豆产区,分得清烘焙程度,会在家用手冲蒸馏感受每种咖啡豆独特的味道。

    但是,用户是会成长的,既然从速溶成长到星巴克,慢慢咖啡文化更普及以后他们会往精品咖啡的路子走。即使喝拿铁,现在很多公司也有意式咖啡机,一个咖啡外卖并不是必须的。

    另外有一点,咖啡的风味其实和时间很有关系,豆子烘培新鲜程度,研磨,冲泡时间,有些咖啡就是建议泡好30秒喝(上次我去精品咖啡馆喝的),一个咖啡外卖从时间限制上来说,无法提供真正有品质的咖啡。

    大量辨别能力普通的用户就是被带节奏的,但是现在的舆论环境不是以前了,自媒体那么多,想要完全控评是不可能的,即使前期花打钱引导了舆论,慢慢的大家的品味还是自然会往上走,一旦接触精品咖啡,如果发现瑞幸溢价高,就会粉丝回踩。

    市场上钱太多项目少

    从90年代中开始,市场上一直是钱太多,钱是不能躺着的,一定需要投入到项目中动起来,靠谱项目少导致钱一直在冒险。瑞幸是个槽点满满但可能投资方已经觉得算相对“靠谱”的项目,毕竟投钱还有水花,起码有名,有实体,看似不会血本无归,也不会像造车是个无底洞不好收场。

    投资客普遍也是成王败寇,败了销声匿迹,成了就到处演说自己的成功秘诀。不能说所有的投资人都看不多瑞幸的问题,可是钱在手里也必须花出去,市场上已有的项目还不如瑞幸清楚明了。反正大部分投资人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就是一份工作罢了。

    最后,这件事情唯一的好处是,可能更多的人会喝咖啡,会慢慢开始喝精品咖啡,慢慢大街上能开出更多的精品咖啡店,咖啡店不但使一个提供饮品的地方,更像使让人疏解压力的驿站,精品咖啡店的增加能城市松弛下来,是我希望看到的美好生活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瑞幸最后的失败将会告诉我们,再有钱也要尊重商业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o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