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出过几次国,重心都是旅游和玩,对国外生活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和外国朋友相处过。
而这个暑假,我有幸在墨尔本的Genazzano女校交流学习,切切实实在当地生活了两周。这才真正揭开国外生活的面纱,也撞上了一场场不期而遇的温暖。
去澳大利亚之前,我就很期待跨越大洋的友谊,没有这样的经验,我就上网搜索“如何结交外国朋友”。网上冒出很多贴士,几十条关于交往的建议、禁忌,关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怎么去化解不同。
竟然有那么多沟壑要逾越? 我努力记着一条条贴士,怕自己有分毫的差错。
到达Genazzano,第一次和同班同学们见面的时候,我看着满屋子各种发色肤色的澳大利亚同学,紧张到自我介绍都卡壳。慌慌张张地说完“Nice to meet you all”以后,同学们很夸张地站起来鼓掌,还有人吹口哨,她们笑着说“Welcome, Rachel”。
我和我寄宿家庭的妹妹坐在一起,一个叫“Emily”的澳大利亚女孩突然抱着书包拖着椅子走过来,自我介绍了很长一段,要和我一桌。早课结束,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涌过来和我打招呼自我介绍,我拘谨地一个个说“hello”,记不住她们的名字,却被她们相似的热情亲和的神情微微感动。
她们热情亲和的神情,在之后的两周里,一如初见,从未改变。
两周校园生活,最爱的是体育课,我们一起玩dodgeball——躲避球游戏。墨尔本的冬天很冷,我们在凛冽的风里畅快地跑着,抢球砸来砸去,笑闹着喊叫着。我穿得厚实得像只熊,姿势笨拙,队友们却把球传给我,给我机会“杀敌”。
我跑得太慢,总是把握不好时机“杀敌”,一次都没有赢过。她们明明能发现我只会帮倒忙,却还是一次次把球给我,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体育课,美术课,阅读课,宗教课……我交到很多外国朋友,Emily, Pheobe, Ella, Ariana, Sky, Sarah... 也认识了很多在这里长大的华人女孩。她们看到我,哪怕隔的很远都会跑过来,很高兴地挥手喊我的名字。我们一起上课、写作业,一起做实验、拍微电影、唱歌跳舞,一起打游戏、聊八卦,吃甜甜圈配咖啡 。
她们从未把我看成“外人”,好像我和她们没有任何不同,好像我一直是她们的一员,好像我们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是很好很好的朋友一样。
我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渐渐放松开朗,不再戒备着,不再暗念着“国外交友贴士”怯怯地搭话,而是蹦蹦跳跳无所顾忌地成为欢声笑语的一员,在进入她们世界的同时打开了自己小世界的门。
我本是很慢热的人,却只用了几节课就和她们熟识,插科打诨,很快地卸下防备。我本羞于表达情感剖白内心,却在最后一天离别的时候一遍遍和她们说“I will miss you so much”,一遍遍告别又回头,情深意切地掉眼泪。
她们让我知道,我们并没有多大的不同。
那是最好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