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马元山
马元山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来,代替了一个村子的名字,是现在这个村子的名字。这个村庄原来姓顾,不姓马,叫顾中庄,那么又怎么姓马了呢?顾家是汉族,马家是回族,大家一定有了想法,这个想法有可能是不好的想法,其实不然,。
传说中有一个人,是个揽工的人。他们弟兄三个人不知是从哪个省,哪个县,哪个乡来的,没有听到传说。他们三个人来到宁夏以后,认为宁夏是个好地方,地多人少,就落到了宁夏。而且,在不同的三个地方落户了,凭自己的苦力修建了庄院。哥儿三个说好了,这三个庄院都起成同样的名字叫马高庄。为什么都要起成同样的名字呢?为了使后辈们互相认识,不要忘记我他们是一家人。 予旺城的正东,有一个村庄就是马高庄距离予旺10公里,村子里全住的是马家人 。这些马家人,是那三个人其中的一个人。马老大的后代,马老大刚到这里的时候家境比较困难,就把儿子们使出去,让在外面打工。其中,有一个儿子叫马元山。
马元山四处找活干。后来,到了顾家掌,给顾家掌的某一家人拉长工。这家人女儿多,没生儿子。家务活有人干,农田里的活计全靠老人去干,这家人就希望有个小伙儿,招个女婿干农活。马元山运气好,来到这里正是他用武之地。
马元山生的帅气,头脑聪明。到了顾家,干活踏实,从不偷懒,热情有礼貌,顾家人都喜欢这个小孩儿。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在一个家里住了若干年,生了好几个孩子,男孩子比较多,就给顾家留了一个,顾家也有人干农活了。就把马元山另开,把顾中庄分给马元山。对于顾家人来说,马家女婿住到了顾中庄,跟住在顾家掌是一样的。顾、马一家人,现在分成两家人。虽然是两家人,只不过住家是两家,在生活中跟一家人一样,经常来往。顾家人去女婿家,常不说去女婿家,口头上常这样说:“刚才去马元山家。或者说我在马元山家取了个农具、我们去马元山家看孩子了。我在马元山家玩了一会儿。”久而久之,人们互相对话的时候,常提“马元山”三个字。后来人们习惯的把去顾中庄,就叫成了去马元山。过了几代人以后,人们把顾中庄名字忘了,去顾中庄说成去马元山,顾中庄被“马元山”的名字所代替。
顾家人座落的地方,自然美丽。从北面源头转到东面源头行成大约90度的角度。东面源头在转到南面源头形成了大约90度的角度。三面环山,占据的土地面积形状就是一个长方形。从北到南有4公里。北面原头向东转约90度,到东面原头,东源头向南延伸1公里,形成90度的原头,原坡坡下就是顾村庄,由地形得名为:顾家掌,顾家掌原头,顺着源头往西走,约有1公里坡下有条南北走向的山,山的东面坡有顾家的又一道庄院,是新庄里。
南面源头往东拐九十度的角,到了东源头,东原头向北延伸1公里形成90度的原头,原坡坡下就是顾新庄,剩下约有2公里的原头,全是东面原头,原坡坡下的庄子就叫顾中庄。过去的顾中庄就是现在的马原山(马元山)。
从马元山马家的老祖坟可以看出,马家人在这个地方居住年代久远。祖坟面积特别大,埋葬的人也特别多。在悠久的年代里,马家人是回族,周围全是汉民族。在悠久的年代里民族之间从未听说过有什么矛盾?连很小很小的打嘴仗,打拳架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说明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团结,凝聚力强。根本没有明显的民族现象表露在社会上,只不过在细小的范围内,就是在饭碗里的一点点小区别,卫生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互不侵犯,各自尊重对方!
民国中叶,马家和顾家出现了一点点小故事,也不算是矛盾,内生儿把顾彤的媳妇给拐走了,是这块土地上出现的指甲皮大一点点的小事情。后来。马家人无原则的把自己的黄花闺女,不是也献出来表示认错了吗?可见,这个地方的民族关系又是多么的和谐,有错就改,及时纠正,不积累矛盾,自我尊重各自的对方。相信这块土地上的民族不会有矛盾的,不但现在没有矛盾,以后也没有矛盾,乃至整个人生中不会有什么矛盾的。民族之间能团结,到这一块土地上的民族特色绝无少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