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三岁,他的父母马丁夫妇非常爱他,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有创造性,很非凡。但是后来,三岁的罗伯特居然在父母的眼里变成了一个让自己丢脸并让家人蒙羞的人。
他们对他冷淡,不再用以前的方式和他说话,不再以他为豪,不再表达对他的爱。
三岁的罗伯特究竟做了什么,不能被原谅?原来他只是没有考进纽约排名第一的幼儿园。
当我看到这个最稚嫩的失败者的故事的时候,我震惊了。
这样的故事,有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这样的故事,有没有在你的身边出现过?
我想,这一定不是个例。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作者写道:“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也同样害怕罗伯特的这种命运降临到我头上。六年级的时候,我是学校里拼写最厉害的孩子,校长想让我去参加市级比赛,但是我拒绝了。九年级的时候,我的法语很好,我的老师想让我去参加一个市级比赛,我再一次拒绝了。为什么我要冒这个从成功到失败的风险?从一个胜利者变成一个失败者?
害怕失败,守住曾经的成功,不再持续前行,而是固步自封,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人处理事情的方式。
我一边看书,一边回顾自己的过往,是否有这样被人对待过。答案是肯定的,我曾经因为几年的一事无成,被父母视为没有出息的孩子,并且经常提及;每每听到父亲失望的言语,我自己的内心,都是伤心、难过夹杂着愤怒和无奈,真是五味杂陈。
我更回顾儿子的成长过程,我有没有如此对待过他,打击过他,给他下一个失败者的定义。
很庆幸,我少有这样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我身边的人,没有这样的行为。
儿子在上学之前曾学习跆拳道,一开始他很喜欢,但后来就死活不肯再去:原因一他觉得他打不好,他根本就学不好;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父亲觉得他也学不会,一直打击他。跆拳道之前还有学习电子琴的经历,也是中途就退出学习。从那之后,儿子不再报任何类似的兴趣班。
因为某人说,他学啥都学不好,报了都是浪费。从此之后,孩子自己也不再主动报任何兴趣班,即便我多方游说,也拒绝再学习任何课外兴趣内容。
失败者,多么可怕的一个字眼!
如果你能力很强,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失败也是有意义的呀,但是这个意义已经失去了。被人为地扭曲了。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失败只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身份!
当失败这种常见的行为,变成了伴随我们一生的一个身份,我们的一生该是多少沉重?想想都觉得沮丧和无望。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难道不是正常的吗?即使无数次失败,也是很正常的行为。
就像文章开头的小罗伯特,他只是一个孩子,他只是参加了一次正常的入学考试,没有考进那个所谓的纽约排名第一的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有很多,难道考不上就意味着他不聪明,不才华横溢吗?
但他的父母,却因此给了他下了一个失败者的定义,甚至从此不再像以往那样表达他们的爱。这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这个孩子之后的人生,会有多么不开心,更会有着什么样不该有的人生结局。
孩子的心思是细腻而敏感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儿子上幼儿园的一段经历。
儿子幼儿园中班的那个国庆,学校组织文艺演出,儿子有好几个节目,其中一个节目是几个孩子一起演一出小话剧,有情节的配合,有个人才艺展出的机会,而不是其它的合唱之类的内容。
儿子很喜欢参与这个节目。但最后一次排演的时候,我和他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及时参与。幼儿园就因为我们家长没有参与排演,而更换了孩子的角色。但是更换这件事,幼儿园并没有通知我们家长。
国庆那天早晨,我按例送孩子去幼儿园,因为我知道他有节目要演出。但是那天的孩子,却死活都不愿意去幼儿园。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强硬地带孩子去了幼儿园,并且将孩子的反常行为跟老师做了反馈。
结果老师跟我说,取消了孩子参加演出的机会。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就问孩子,是因为这件事不想上幼儿园吗?孩子点点头,并且拒绝参加其它的几个节目。
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孩子的失落,我更深深自责自己之前为什么没有参加幼儿园的排演,但我也很生气幼儿园取消孩子表演机会的理由。
我不知道,孩子在那两天是多么失落,他小小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他可能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他没有机会参加那个节目。
后来孩子在我和老师的哄劝下,参加了其它的节目,但那个节目的角色已经安排了另外的小朋友,他是没有机会了。再后来,孩子坚决不去那家幼儿园,我只好给孩子重新换了幼儿园。再后来,儿子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上台表演了。
其实,在那之前,他很享受在上面表演的感觉;他打拳的姿势是非常标准的,很帅气的姿势和感觉。
这件事,发生在孩子五岁左右的时候。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在持续,直到现在,他也不喜欢上台表演,总认为自己不行。我偶尔带他出去聚会,也会给他制造一些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机会,无一例外他都是拒绝的。
他自己一个人哼唱歌曲很开心,一旦我们要求他当众表演,他就闭口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古老的谚语,我前几天听一堂家庭教育课的时候,还听到了。但这次再听到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思考。
而这些看法和思考就来自最近读的这本书《终身成长》,按照成长型思维的看法,这样的说法也是有待商榷的。
孩子在某段时间的某些行为,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只要我们不给孩子下一个定义,只是把他某一段时期的某些行为看做是正常的,我们正常去鼓励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正常面对失败的事情,或许他们的未来,就能有向好的发展。
事物不断在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拥抱这种变化,接纳这种变化。
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也不能绝对地说都是好或者坏,但面对成功或者失败,面对一些特殊、高人一等、更具特权,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正如作者所说,就像迈克尔·乔丹,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自己。
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他是经历了奋斗和成长的人,不是一个天生就优于他人的人。
相信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人,他们的固定型思维会让他们急切盼望成功,但这在急切却往往给他们带来的是更多的压力,甚至是对一些机会的逃避,就像作者曾经的经历。
《终身成长》成长的不仅仅是学习的能力,增长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面对很多事物时候,我们该有的正确人生态度。
书要细读,才能咀嚼出这些文字背后更深的含义。
愿读到这篇文字的你我,都不要做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人;假如你是父母,更不要用固定型的思维模式来养育自己的孩子。
这本书值得深度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