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倦
看书就想寐
兴奋
看手机就不累
渴望
看到美人就伤悲
当下
我无所谓
今早早醒,早起煮面,吃完上班。今天替别人上。出门没车,手机应用上也看不到车辆信息,以为今天又不正常了呢。只好等等,车还是按时来了。
来到公司,上午没啥事,主要是坐着,但心中忐忑,惶惶然,看看手机,看看微博。在外待了一个小时,转了一趟。快下班,才看了看书。对了,上午接到电话,亲戚打来,说下午要找我办点事,我答应了。坐车回去,不想做饭,看小区外饭店有卤肉饭,可没标价格,怕贵,去买了份凉粉儿和担担面。回去一吃,不怎么样,不是本地味道,凉粉中芥末放少了,担担面要是能炒炒就好了。之后,准备躺会儿,又打来电话。只好穿衣,出门下去等。
不一会儿到了,坐车去了一个偏僻的管车辆的地方。刚下车一问,知道这里不办那业务,在政务大厅,便又到政务大厅,进去没多久办了,回来。我坐下写写字,抄抄书。抄的是《列子》中的杞人忧天。以前可能会随人笑话杞人,但现在却不只是笑话了。现在觉得他像个哲学家,有好奇心爱思考。中国就缺这种能思考玄虚的遥远的,且看上去没什么用的问题的人。这则寓言中,有两个人。一个忧天者,一个忧人者,一个忧天,一个忧忧天的人;一个是有好奇心的人,一个是有好心肠的人。虽然,他们皆“忧”。心的归宿是平静,忧的结局是不忧。后一个人让前面的人不忧,才能使忧忧天者的自己不忧,解决了他的问题,就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可见,正确的知识、答案,让疑惑忧虑的人意满、心安。即使这知识和答案,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正确。所以,何以解忧?要么根本就不胡思乱想,要么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思索学习,直到寻着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消释了问题,心复归平静。还看看书,教材,看到清朝文学了。
之后躺下睡,可也没睡,看手机沦陷,不断在找视频看,找刺激。直到晚上七点半。起来煮饭,炒鸡蛋西红柿。吃饭,看看电视。九点多又坐下看看书,看鲁迅杂文两篇,钱钟书散文一篇。看钱钟书《一个偏见》,明白文人就是偏颇的,偏激的,他们所说的都是片面的道理,不够理性的道理。只是道理,绝不是真理。看熊逸《治大国》,引用文言文不懂。最后看《福尔摩斯之三个学生》。这个故事里,没有犯罪,没有凶杀,也没有阴谋,结局圆满。
这就夜里十一点了。刚才看着书就合上眼了,早点休息吧。再见,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