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远、俯视图与边角之景
The Three Distances, the Head-Down Cartographic Composition and the Close-up Half Scene Method
● 在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中国的山水画有三种构图或者是创作的方法,即高远、深远、平远。
● 高远——在山脚、山坡向上仰望时所见之景
● 深远构图的特点是画面左侧有凸起的高山,
● 山后有远山,或开阔的远景。深远不等于俯视视图。
● “平远”是山水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构图方法,即从近山望远山,从高处向远处望去所看到的辽阔旷远的自然景象。平远之美,也可表达在原野上、平原上所见的景象。
● 李成、郭熙是表现平原之景的代表画家。
● 至此,在郭熙三远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除三远的构图外还有常见的地图式俯视构图,以及李唐之后出现的近距离的边角之景,浙派、近代的潘天寿都喜用这种构图视角。
2.江景的三种构图:
展子虔、王诜——远景
赵干——近景
许道宁——对望
● 展子虔、王诜——远景:
● 对于江景和河景的表现手法,要介绍一个概念——“咫尺千里”,用以描述辽阔的远景,特别是江景。
● 隋代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的特点就是“远近山川,咫尺千里”,整个画面的构图有一个强烈的动态的斜线,改变了以前那种平面化的、用上下来表示前后的空间处理方式,给人以强烈的纵深感,这也是后世江景题材山水画所惯常使用的图式。
● 赵干——近景:
●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中,赵干是一位极擅画江景的画家,传世作品有《江行初雪图》。
● 《宣和画谱》评其:“虽在朝市风埃间,一见便如江上,令人褰裳欲涉,而问舟浦潊间也。”
● 许道宁——对望:
● 北宋中期擅画江景的画家是许道宁,师法李成,擅画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
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是典型的北方风格。
● 重要作品是《渔父图》,极好地体现了平远、深遥之美,是一种对望的构图方式。
● 王诜也是一位擅画江景、雪景的画家,其《渔村小雪图》左半部分构图与展子虔的《游春图》接近,有所谓“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趣”。在内容上表现了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整个画面意境萧索,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所向往的山林隐逸生活。
● 《渔村小雪图》有远景、中景、近景,融合了三种观看经验。
● 北宋时期还有一位特殊的山水画家——屈鼎,是一位综合性的画家,将北宋诸位山水大师的风格都加以吸收,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特色。
● 《夏山图》建筑画法,对燕文贵楼观画法有所传承。
● 弯曲扭动的树干,繁密的枝杈,是非常精巧、非常细致的技术性细节,是李成的典型风格和手法。
● 树叶画法,又可以看出李成、范宽和燕文贵的影响,甚至还可以看出一点五代画家董源的痕迹。
● 总的来说,江景可以找到三种图式:
● 1.构图迂曲萦佪,表现江岸的近景与细节,如赵干;
● 2.两岸夹水,有暗示纵深方向的斜线,如王诜,这也是展子虔《游春图》的经典样式;有咫尺千里之趣;
● 3.正面对望,如许道宁、曲鼎,这也是董源江景图的特点,有静穆、严整、端肃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