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要继续为我曹哥唱赞歌了。因为我们一贯的原则就是支持谁,就毫不保留;反对谁,绝对落井下石。
曹哥为何杀杨修而放过司马懿?这里面涉及的可不单单是杨修聪明过人。
1.先说大家都知道的关于杨修的二三事。
杨修绝对有才,而且恃才放旷。当然了,在三国那个时候文人们有点小脾气,是说的过去的。
比如说曹操修个门,门里添个活字,杨修立马就说:“丞相这是嫌弃门修的不够阔”
再比如说,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4个词的含义是“绝妙好辞”,杨修立马就明白了,曹操得想30里才能想得通
还比如说,曹操的一句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让杨修把小命都给丢了。
如果我们单纯只看这三件事的话,貌似曹操就是嫉妒杨修的才能,但真实的历史可不是这样的。
2.再说点大家都不太了解杨修的一件事。
这件事涉及到了其他三个人:曹丕,曹植,司马懿。而这件事也成了曹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
曹操一世英雄,无论公事私事都听取别人意见后,自己乾纲独断。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这偌大的家业必须要有人继承。
长子曹昂战死后,曹丕与曹植对于世子职位的争夺日益激烈。曹操对二人的才能进行了考验。
杨修太聪明,聪明到他能够窥测到曹操的心意。所以多次给他支持的曹植出谋划策,让曹植获得了曹操的欢心。
可杨修忘记了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那是一位帝王。帝王之心如果能被人揣测,那帝王一定会将此人杀掉。
于是就借着鸡肋的事儿,曹操一举杀鸡儆猴。
3.我们一定要说一说司马懿的聪明之处,或者说智慧之处。
上校个人觉得司马懿有三点,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第一点:面对雄主,永远不要上杆子。
农村老话讲上杆子不是买卖。连诸葛亮出山,都得刘备去三顾。同样司马懿的出世,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的。而是曹操强迫来的。这实际上在侧面上向曹操表明,我司马懿是没有当官的这个心的。都是你逼的。
第二点:帝王的家事永远不参与。
曹丕与曹植在争夺世子之位的斗争,虽说是公事,但更是曹家的家事。而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曹家的家事永远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就是曹操。
司马懿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在曹植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他置身于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三点:有时候养贼自重是自保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摸着良心想一想:司马懿的才能真的比诸葛亮要差很多吗?晋朝的建立只是因为司马懿他活得够久吗?
魏国兵精粮足,那为什么在于蜀国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屡战屡败,却不伤筋动骨?这里面难道不是需要一种高超的指挥艺术吗?
连我这个后世小子都知道诸葛亮死,蜀国灭,司马懿必亡,在人均智商远远高于现代人的三国时期,司马懿的老人家更知道。
所以曹操与司马懿是同等级人物,都是帝王,杨修撑死了算是半个聪明人,但算不上智者。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