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建议六:教导她质疑语言。
语言是我们的偏见、信仰和臆断的温床。但要教会她这点,我们必须质疑自己的措辞。我有个朋友说她永远不会用“公主”称呼自己的女儿。人们用这个称呼时出于好意,但“公主”一词承载着各种预设,她是脆弱的,她在等待王子的拯救,诸如此类。这个朋友更喜欢用“天使”和“星星”这样的称呼。
所以你要决定什么话不对自己的孩子说。因为你对孩子说的话很重要。它们教会她该看重些什么。你记得那个伊博族的笑话吗,用来戏弄淘气的女孩——“你在干嘛?你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嫁老公的年纪?”过去我常这么说。现在我决定不这么说。我会说“你到了找工作的年纪”。因为我不认为你该教你的小女孩对婚姻满怀憧憬。
我不再说“她为他生了孩子”,我会说“她和他生了孩子”。当我听到男人说“她怀着我的孩子”时会勃然大怒。“怀着我们的孩子”就听来更顺耳,也更正确。
试着不要对奇萨兰太频繁地使用“厌女症”和“父权制”这样的词汇。有时我们女权主义者会太喜欢使用术语,而专业词汇有时会听来太抽象。不要仅仅为某些事贴上厌女的标签,而是告诉她原因,并告诉她如何才能纠正。
试着不要太频繁地对奇萨兰使用“厌女症”和“父权制”这样的词汇。有时我们女权主义者会太爱使用术语,而专业词汇有时会显得太抽象。不要仅仅为某些事贴上厌女的标签,而是告诉她原因,并告诉她如何才能纠正。
使用范例。教导她如果因X批评女性但不因X批评男性,那你并不是对X不满,你是对女性不满。请用其他事物替代X:愤怒、喧哗、固执、冷漠、粗鲁。
教导她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事是女性因为她们的性别而无法做到的?这些事情是否具有文化上的声望?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只允许男性做有文化声望的事?
告诉奇萨兰其实女性并不一定要夺冠登顶和被崇敬,她们只是需要被当作平等的人对待。女性因为自己的性别而需要“夺冠登顶和被崇敬”这个观点里含有居高临下的言外之意。
7.
建议七:千万不要将婚姻当作成就。
找到方法让她明白婚姻既不是成就也不是某种她应该渴求的东西。婚姻或许幸福或许不幸,但它都不是一项成就。
我们认定女孩渴望婚姻而并不会认为男孩会渴望结婚,所以一开始就存在着可怕的不平衡。女孩会长大成为对婚姻抱有执念的女人。男孩会长大成为对婚姻并无执念的男人。女人嫁给这样的男人。这关系生来就不对等,因为婚姻制度对其中一方来说比对另一方更重要。是否该思索,在如此多的婚姻关系中女性们会牺牲更多,折损自己,是因为她们必须持续不断地维系不对等的交流?(这种不对等的后果之一是很不公正又很常见的现象:两个女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同一个男人,而男人保持沉默。)
你还记得当一个报纸记者决定给我起新名字,用我先生的姓称呼我为“某太太”而我立即要求他永远别再这么做的时候,引发了多少喧嚷吗?
我记得即便在我明确表示那不是我的名字后,几个居心不良的尼日利亚评论者是怎样坚持用我丈夫的姓氏称呼我为“某太太”的。顺便说一下,这样做的女人比男人多。女人中悄然发酵的敌意尤为明显。我思考过这事,觉得或许是因为对她们中很多人来说,我的选择挑战了她们广受质疑的规范准则。甚至有几个朋友这样表示:你很成功,所以可以保留自己的姓氏。
这让我思索——为什么女性必须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才能为保留自己的姓氏找到正当理由?
事实上,我并不是因为获得了成功才保留自己的姓氏。如果我没有出书和读者众多的好运,我依旧会保留自己的姓氏。我保留本姓因为它是我的姓氏。我保留本姓因为我喜欢自己的姓氏。
我喜欢它而且不会更改。更重要的是,每个女人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你觉得会有多少男人愿意因为结婚改变自己的名字?
至于称呼,我不喜欢“夫人”这个称呼,因为我觉得尼日利亚社会给它附加了太多价值——。
继续说称呼的事,我喜欢女士因为它和先生类似。无论结婚与否,男人都是先生,无论结婚与否,女人都是女士。所以请教导奇萨兰,在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里,女人不需要做因婚姻而起的、男人不需要做的改变。有个变通之法——每对结婚的夫妇都换上全新的姓氏,可以选择两人都喜欢的任何姓,于是婚礼后的某一天,丈夫与妻子可以手牵着手快快乐乐地去市政府更改护照、驾照、签名、姓名首字母、银行账号,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