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看熊出没大电影,是雅小的时候吧,我记得主题是回家,熊大熊二帮助光头强回家过年,路上各种惊险和意外。其实雅小的时候,我陪着她看动画电影,都会睡着,迷迷糊糊听到孩子们尖叫笑闹,但不到结局,我一般是睁不开眼睛。
现在想来很遗憾,那个时候陪伴孩子成长,只是一句口号,我走了个过场。有时候看着雅身上的各种问题,我心里会有些愧疚,难辞其咎!
陪Yoyo看过三次动画电影吧,我不仅一直清醒看到最后,还会有细节中有所体会,有自己的感悟,我想,作为一名母亲,我是真的日渐成熟了吧。
熊大熊二无意中见到自己的妈妈,但妈妈不仅面目全非,而且失忆。在揭开真相的过程中,熊大释怀了,不再怨恨妈妈当年“抛弃”他们兄弟二人,并且在妈妈遭遇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俺已经长大了,现在,该俺保护你了!”
而熊妈妈哪怕记忆被篡改,能够威胁她的,依旧是自己的孩子。恢复记忆的熊妈妈更是义无反顾,只身赴险,保护自己的孩子,守护他们生活的家园。
故事中最让我动容的是,熊妈妈其实只是智能机器人,因为熊大熊二刚出生,便没有母亲,没人照顾。所以,熊妈妈最初接到的任务是“学着做一个妈妈”。
所以,刚开始时,熊妈妈是笨拙的,两只小熊因此也受了不少伤,在树上睡觉的时候,被妈妈一个翻身挤到了地上;捉不住鱼的时候,妈妈捉了一条比小熊还大的鱼,没能填饱肚子,反而被鱼吞了......。
像不像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孩子天天在左边睡,想着换一个方向吧,晚上喂完奶,顺手把孩子扔到了之前的方向......(同事的姐姐就这样,把孩子扔到地上两次才记住)
我们的孩子,其实是和作为父母的我们,共同成长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冲突不断,但是,我们却日渐亲密。我们从密不可分,到渐行渐远,到最后,孩子成为父母的依靠。
孩子们看到熊妈妈照顾小熊时笨拙的样子,觉得好笑,而我看到的却是爱与温情。整个电影中,母子间爱与亲情的双向守护令人动容,满满地诠释着“爱,是所有的根源”,爱是可以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陪伴孩子成长,不单单是在同一套房子里居住,而是要真的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满足物质需求,是爱,但真正高级的爱,是让孩子的内心充实起来,让他们有勇气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Yoyo在电视上已经看到过这部电影的宣传片,所以,她还是能看得懂一些东西的,电影院灯亮起来的时候,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着我,紧紧的,我有看到她眼里的泪花。
我Yoyo毕竟不是三岁小孩子了,她五周岁了,她忍着没有哭,在爸爸面前也不承认自己哭了。这个小孩子,最近就特别的叛逆,就是不太想让爸爸高兴,和爸爸作对。爸爸也比较郁闷,这个小棉袄,有些漏风。
其实,我觉得Yoyo是爱爸爸的,他回家晚的时候,她会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当着爸爸的时候,总说不想要这个爸爸,但如果爸爸不在跟前的时候,我逗她,别要你爸了,她不会同意的:“整蛊整蛊他就行了”......,那天看《满江红》的时候,她趁着爸爸没注意,亲了爸爸的胳膊,但是,事后,我跟爸爸说的时候,她不承认。
我有时候在想,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可能有的情人关系是甜蜜的,所以,成了小棉袄。像我们家这两位,前世的情人关系可能是相爱相杀吧,要不,怎么解释这“漏风”的?
我们看熊出没的时候,爸爸和姐姐在看《深海》。姐姐看完之后也是久久没能走出来,大概是遗传了我的多愁善感,平时也比较敏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这也是我一直建议她学文学写作方面的专业,而不是单纯学语言的原因,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写作,想在写作上有所突破,似乎是特别难,毕竟,没有天赋。如果她能学些技巧,跟着学校大量地读一些书,也是不错的。毕竟语言是一种工具,研究文学作品,本身也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
有人曾说过,让她当个老师吧,我说我希望她学“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人便指责我,说我是在让雅来完成我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可是他不知道,如果是这样,那我会让她学理科。正是因为,我了解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她的性格并没有看上去的那样外向开朗。她对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情感非常敏感,她的英语老师说,她适合学语言,当个翻译也不错。
因为希望她未来有多种选择,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未来可以翻译文学著作,可以当英文教师,可以到报社周刊当编辑,可以自己写文章投稿,其实路还是蛮多的。
我只是建议,最终的选择,还是会交给她自己。其实,在学校里,成天想来应付考试,写作文,八成的孩子是不太想让自己未来再写文章了。不管她做什么选择,鼓励就好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罗马也可以不是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