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吃饭时和女儿聊天,无意间我说到”妈妈背景不算好”,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相比于单位其他同事,自己的家境没什么优势,但这句话硬是被母亲理解为我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开始一顿浮想联翩的自我解说,提到没有他们,我根本上不了大学,又提到某某亲戚还给孩子增添多少负担,还提到自己小的时候从来不会说自己家里的半个不好等等。
言下之意,就是觉得我不应该这么说,有这样的思想更是错误的。我立刻做出理性的解释,表示我的本意只是让孩子意识到,她的家庭背景给不了她太多的帮助,需要靠她自己努力拼搏,并不是她理解的那个意思。但她似乎依然陷入在自己的习性反应中,迟迟不能转换思维,理解我真正的意思,一边做着家务一边继续唠叨。
那一刻,我感到有些焦急,一方面要赶着去参加活动,一方面好像又很在意母亲的这种状态。出门后,我还是有些踏实不安,发信息给一个朋友,向她请教,如何跟非常敏感的人沟通?她没有正面的回答问题,而是反问我“最好的沟通是能和任何人沟通,不管他是领导父母或是老师等,你在在意什么?”
瞬间把我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对啊,为什么我要那么在意母亲的态度?我是在害怕什么?我发现自己在面对权威时,始终有一种恐惧感,似乎总担心得罪对方,正是这种恐惧感阻碍着我说出想说的话,迎接新的挑战。
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体验?在权威或者是强者面前,总是会不自觉地自卑,在意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大的心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魔咒束缚着我们?本质上来说是受文化环境的传承,比如我母亲从小生活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中,要无条件服从长辈,在她的认知中,长辈就是权威,权威就是不能被质疑的。
所以,她从来不敢挑战权威,也会不自觉认为我不能对她有任何不敬,这种束缚使得她从不敢有任何家规以外的行为,以此向上追溯,都能有迹可循。
中国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正是由于这种不敢想、不敢做的固有思维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和创造力,老百姓会简单地认为人的一生就应该是怎样的,而当我们见到了更宽广的世界后,才发现这句俗语只能是自己的偏见,事实上,太阳底下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存在。
只有破除这种心魔的束缚,看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并没有上下之分,才能以更加理性开放的思维找到更灵活的应对方式,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