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
读袁枚的《祭妹文》时,深为作者的妹妹袁机的命运叹息:一个多么美丽、聪明而又善良的女子啊,可是在短暂的一生中却遭遇了那么多的磨难,以致过早地撒手人寰。是什么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呢?
百度一下,我知道这“一念之贞”的原委。袁机的父亲为高八的哥哥平凡了冤案,高八为了报答袁家的恩情,于是提出与袁家结为亲家,高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给袁家送来了定亲的金锁,约与袁家的女孩袁机定亲。可是到了袁机成年的时候,高八却以儿子得了重病,不适合结婚为由要求解除婚约。不久以后高八死了,袁家才知道真相。高八的儿子高绎祖是一个形容猥琐且品质恶劣的少年,他之所以悔婚,是怕儿子的儿子连累了袁家。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袁机对这桩婚事的态度。她听到男方要解除婚约,就手持金锁哭泣不止,终日绝食。得知真相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嫁给高绎祖。嫁过去后她对丈夫一忍再忍:丈夫撕毁她写的诗稿,她忍;对她施行家庭暴力,她忍;丈夫吃喝嫖赌,变卖了她的嫁妆,她忍;直到要把她卖掉抵赌债,她才向娘家求救。娘家告了官,官府判决离婚,她才被从苦海里捞出来。
袁机不欠高家的,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拿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为那个龌龊的家伙殉葬呢?袁枚说出了其中的原因:“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求仁得仁,据说袁机死后曾被道德家授予烈女的称号,然而死后再高的虚名怎能抵当她生时的苦楚?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宝贝”,千百年来,居然充当了毒药的角色!
掩卷沉思,我首先感到庆幸:幸亏我们摒弃了“三从四德”之类的封建糟粕,以后不会再有袁素文的悲剧重演了。于是遥襟俯畅,逸兴遄飞,居然飞到了大洋彼岸……中美关系是夫妻关系……当我重温这句名言时,顿时又感到一阵脊背发凉。
且不用翻使馆被炸,飞机被撞的老账,就说当下的301调查吧,你对他千好万好,他对你肆意施暴。如果我们现在理一理这夫妻关系,你说是像刘兰芝与焦仲卿,还是像袁素文与高绎祖呢?这样的夫妻关系,要维持下去,实在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