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李善友老师的<产品型社群>其中有一点让我有所反思.
老李飞刀老师举了小米手机的例子,讲到小米手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因为我做米粉已经有7年时间.除了手机,家里其他小电器只要是小米有销售的,首选都是买小米的,因为我认同小米的价值观,只要相同产品小米有销售的,都是闭着眼不带怀疑的购买.
老师讲到小米是先开发MIUI软件,建立小米发烧友论坛,然后才开发生产小米手机.也就是说,在小米手机没有生产之前,小米已经培养了100多万的忠实粉丝.通过边际成本为零的软件去拓展市场.通过软件的优化创新去吸引发烧友,这是成本最低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先做效果图,有人认购或者付定金了再建楼房销售.改个楼房效果图当然比建楼的成本低很多.
试想,如果当时MIUI系统做的不好,没有获得用户的认可,肯定就没有后来的小米手机.
我做健康食品的销售策略也是想建立健康社群,在实际操作当中却走上了爆款思维的策略.想通过低价位高复购的民生产品来开拓市场,通过用户的购买行为来吸引客户再转化成粉丝.做反了,完全不是互联网思维在做产品!
这时候遇到了几个问题,1,再高性价比的产品,没有推广也是没人知道,更加销售不出去.2,你认为的好产品,并不是客户认可的好产品.3,客户购买你的产品,并不是认可你的产品,有可能是认可你的打折促销!4,产品想更新换代,积累了很多库存,再次开发心理没有底气,担心做出来还是不受市场欢迎.5,第一次生产的产品,没有量的保证,不敢盲目的批量生产,造成了生产成本降不下来.5,销量上不去,付费推广费用高,被销售渠道所限制,困在渠道为王的销售理论里面不能自拔!
我们明明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同样的,这么简单地运营思维,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我们却走了相反的道路?如果按照小米的思路重新走,该怎么做呢?
先建立健康社群,以用户问题为起点,通过养生知识解决用户的这个痛点.把这个解决方案免费的提供给这部分人群.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反复发作难断根.抓住人们普遍自律性差,懒惰怕麻烦的习性,提供便利性的服务给用户.
举例"人到中年不由己,保温杯里泡枸杞"同音的"保温杯里泡上你"社群,主打轻养生概念.
主理人"小爱同学"这里为了蹭小米的"小爱同学智能音箱"的热度.不以老中医老教授自居,主要是现在老中医老教授遍地都是,可信度越来越低!我们干嘛不小清新一些,符合我们轻养生的路线.
解决特定人群"慢性咽炎"的痛点,表现为喉咙干痒,咳嗽,有异物感,咳不出来.口苦,口臭,气味重.
慢性咽炎茶作为第一款产品具体该怎么建产品型社群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