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楔子是“论作者为何尝试垃圾爆款标题。”
—开个玩笑我什么时候不正经过,骗个点击量而已。
-今天的内容是,谈中国式巨婴妈咪。
1.
事实上,在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本来想了个题目叫《看看别人的妈妈》,后来觉得这个题目实在太没有爆点,正巧朋友圈有奇奇怪怪的大叔转发那种“震惊,深夜少男少女竟然做这种事”而点进去其实是将熬夜危害的文章,我觉得还有4天,打卡训练就结束了,我就….皮一下好了。
前天在微博上看了一个视频,怕侵犯什么肖像权啊个人隐私啊,或者那个当事人妈妈出来讲各种口水对她的宝宝不利,这个视频我还是不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微博搜索“高铁吃泡面”,
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个男生在高铁上吃泡面,被一个孩子妈妈劈头盖脸一顿骂,围绕的主题是,我有孩子,我孩子对泡面过敏,你不能吃泡面。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高铁上不能吃泡面,你这人没素质。
这位孩子妈妈的战斗力真的是超一流,微博用户也是,只不过这次的大部分舆论仅仅指向孩子妈妈,并没有人像上次柴犬事件一样打算对她孩子做什么,这点总觉得…还是值得稍微开心一下的。
言归正传,让我来讲一讲中国式巨婴妈咪。
总觉得自己现造的这个词不通顺,那我翻译一下,就是我国特有的一些,少数的类似巨婴一样的妈妈们。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很火的一类论点,讲如何对付熊孩子。每个人的亲戚中总有一部分热衷于去你房间捣乱,弄坏你喜欢的东西的熊孩子,而他们背后映射的,则是这种巨婴妈咪。
就是那种,有了孩子就仗势欺人,觉得全世界都要让着我家孩子的。或者说认为为人母是个光荣和炫耀,自己都没被教育好就出来标榜自己,他们的人生信条是,谁骂我我就就那我孩子当挡箭牌,而谁骂我孩子我就骂谁。
嗯!
2
前几天送我妹去上学,妹妹在读大二,每年开学我会帮她把东西搬到寝室顺便收拾一下。那天也是一样,只不过两个人都起晚了,到学校已经中午了,我俩打算吃了饭再回来。因为寝室还有其他人,我们把东西放在桌上就下楼找吃的了,而我给妹妹买的那瓶没拆盒子的小雏菊香水单装了一个袋子也摆在桌上,都是室友和我妹关系还挺好的,我们就没在意。
吃完了饭回来,还没进寝室就一股浓郁的香水味,我的第一反应是谁香水瓶打了,结果推门进去看到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跪在妹妹的椅子上到处喷香水,一个不认识的姑娘还坐在旁边。
那可是我都没舍得用,没拆封就给我妹妹的香水。看着桌子上撕碎的盒子和女孩我还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而没等我开口,我妹就火了,一把抢过香水,接着发生什么也你们也能猜到了,小女孩当场嚎啕大哭,后面的妹子冲着我妹妹凶起来问她干嘛。我妹说这是我的位置你谁啊,没等那姑娘和我开口,我身后一个深沉的河东狮吼传了过来,6岁女孩的妈妈过来抱着孩子推开我妹,顺带把我们俩一顿教育。
教育方式也挺特别的,问候了我妈我爸之后还顺带批评我妈没把我教好,说连个小姑娘都欺负。
事后处理这里也不谈了,我们找了宿管又喊学妹赔礼道歉,而她胡搅蛮缠的妈直接被送到了楼下。不过说实话我看到桌子上撕坏的盒子真的不解气。
3.
说完这事儿实际上我想起了很多事。甚至包括豫章书院那些怪网络媒体曝光耽误自己孩子教育的,为了自己孩子不惜花钱打通关系的,有了孩子就可以要求别人也纵容自己孩子的。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些中国巨婴妈咪的特点。
首先,自我感觉良好。把母亲这个名词当作一种纵容自己成为婴儿的资本,认为“母爱最伟大,纵容母亲人人有责”。她们常说的话是,“谁不护犊子?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
另一种是拼命拿母爱当借口作为自己放纵的条件的。我们无权猜测那个泡面妈妈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泡面过敏,只是她后来那句,要不是有孩子在这儿我就好好教训你,让我印象深刻。什么时候孩子的存在成为了你撒泼的接口?什么时候孩子成了你管教别人的挡箭牌了呢?
其次,她们的心理事实上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回到了幼龄,认为自己是必须被保护和优待的对象。而他们的错觉是,我的孩子我珍惜,你也要珍惜,并且要像珍惜我的孩子一样珍惜我。
Umm…最后送给巨婴妈咪一句话。
你且在这儿不要动,我把橘子树给您搬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