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233742/7cfec6d2defb84b6.jpeg)
《道德经》:有无相乘,虚实相生。在老子看来,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
《伯凡·日知录》:暗局比明局更重要,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有价值。
想百度一下“有无相乘,虚实相生”的完整解释,发现竟然没有找到,暂时也不妄言。从吴伯凡的解释中,其中就包含有暗局和明局的概念,想说的就是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
吴伯凡的暗局与明局说明了事物的实质和表现,一个复杂系统的暗局决定了明局的存在逻辑。我理解其表达的道理跟何帆说的慢变量和快变量的原理是相似的,属于社会和环境层面,暗局和慢变量是明局和快变量的底层逻辑,决定了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使用这个逻辑来解释,企业表现出来的现象是由底层逻辑决定的,这个底层逻辑就是企业文化。这里说的企业文化不是看起来怎样,而是蕴含在企业员工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
企业文化属于暗局,业务表现和企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属于明局。明局向好的表现是企业发展的存量,能洞察暗局才能做好增量,此乃企业经久不衰之道。
所以很多东西不是看起来怎样就怎样,要拉长周期看其价值体现。所以能够看懂暗局的人是有格局的,因为他能够洞察本质,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这个人是短期主义者还是长期主义者,有长期主义的企业家拥有更大机会带着企业长期发展。
最近也在思考价值的问题,包括社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产品的价值、产品管理的价值、某项工作的价值、个人价值等等。也有两条领悟:
一是领悟到这个所谓的价值都不是从内部视角出发的,而是从外部视角来看这个“东西”是不是有价值。
对个人而言,在企业或者团队里面,不是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而是领导和上司或者员工觉得你有价值才算作价值。不管是否真的有产生价值,但一定不是由自己来评判的,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会说那些自认为很厉害的人是自以为是。
对产品而言,也不是提供产品的人觉得有价值,而是客户用了觉得有价值,那这个产品才会有价值。所以产品是否有价值是由客户来判断的。
二是就是所谓的“暗局”,暗局可以理解为事物背后的真相,跟真相的美与丑或者真与假没有关系。
最近遇的事看的书都好像跟这个东西相关,侧面印证了《道德经》描述的天下大道就是“无”,然后无中生有,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暗局逻辑。看到本质了找到真相了,不管是社会、企业还是个人,离成功就越近。
一个成天对你笑着的人,对你言听计从或者称兄道弟,但如果实际上他的本意就想陷害你,那可能只是表现出来的明局,心里想的就是暗局。而你在不知道暗局的情况下,对他产生了信任和依赖,无话不谈,最终让自己陷于困境。如果洞察到他的不良动机(暗局),就会提前防范,化险为夷。这只是一个假想中的例子,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可见,阳奉阴违、暗度陈仓也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企业的优秀员工离职常常表现在悄无声息的突然之间,其离职原因大多数也都冠冕堂皇,如果我们以为这是真的,那优秀员工必然会越来越少。为什么优秀员工留不住?偶尔听到第一桶金学派中的一个分析有点道理,排除特殊因素,员工留不住的常见本质上的原因:一是企业管理不善制度太严苛,条条框框太多管得太细,员工缺乏自由;二是舍不得给员工让利,员工付出未得到回报;三是没有为员工未来发展负责,员工看不到成长的希望;四是......第四条不记得了。这些可能是企业留不住优秀员工的根本原因,遗憾的是要离职的优秀员工不会让老板知道,或者老板当做不知道。
暗局也可以表示成事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和基本常识。利他主义、积极心态、相互信任、团队协作等都是增加成事概率的基本素质,但在人性面前,能做到者则寥寥无几。以客户为中心,管理不能大于经营也是企业成功的基本逻辑,但在短期利益和长期主义之前,企业往往背道而驰。有时候其实这就是大道至简,没那么复杂。
......
![](https://img.haomeiwen.com/i8233742/f56d397448a3062c.jpeg)
所以“价值”和“暗局”是两个关键词,“价值”是由“暗局”这种底层逻辑决定的。看到暗局,是一种持续需要提升的能力。
用需要想一想的一句话来结尾:“如果你不按你想的去生活,那么终有一天,你就只能按你生活的方式去想。暗局有道明局有路,道路坎坷吾欲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