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大物博,容纳下了无数的生命,有奔流不息的河流,有大大小小的城市,有……总之,世界,很大很大。
仅仅现实的世界都这么庞大,那,人脑中幻想着的虚拟的精神世界又有多大呢?大的足以支撑一个人活下去,也可以瞬间击垮人的意志。在生存的世界里,现实与自我期待的差距太大,大脑里会不自觉的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安放自己,从而在现实世界里表现的与大家格格不入。在人的大脑里,都藏着一个另外的世界吧!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世界,一个属于大家所见的现实世界。
蔡崇达《皮囊》一书中关于厚朴的篇章牵动着内心,一环扣一环的环节,释放了自己的青春,上演着属于自己内心的叛逆,嗅到了属于青春的味道,冲动而又刺激。青春的美好总是短暂易逝的,绽放了,剩下的也只有灰烬。
树叶不会存在一模一样的树叶,正如同一个世纪不会存在同一样的人。但结合整个世纪,或许冥冥之中又能找到与之相似的自己。本书中的那个为生存而每一步控制自己的作者,实属令我震撼,文章中那个一直兢兢业业谋划自己出路的如愿成为作者的他,对于他一系列的描述,仿佛让我找到自己勤勤恳恳学习的理由。“要确保对自己一切的控制,要确保对某种想象的未来达成,要确保自己能准确地活在通往目标的那个程序里”(出自《皮囊》)。只是,不同的是,他真正的规划了自己的路线图,而自己,还是在徘徊的十字路口。
特别是尾端,知晓好朋友厚朴去世的消息,一种难以形容的悲伤在头脑盘旋,在极度难过的状态,却还在考虑半夜大声的宣泄会惹来邻居的非议。内心的点瞬间被击中,勾起过往的回忆,难过想哭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场合。未来的哪一天能不是硬抗下去?
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平衡,任何一方过于倾斜,都将压死最后生存的稻草。随着文中厚朴离世消息传来,仿佛青春的热血也随之散去。未出校门前的自己仿佛就是那个时候的厚朴,尝试着各种可能,规划着自以为的生存路线,畅谈着未来自己要如何生存,可,在即将迈入社会便遭受到了打击,更别提工作一段时间后,早已被自己和现实压垮,十足成了没有想法的行尸走肉,上班下班已成为生存中平平淡淡的事,丢掉了那个拼搏奋斗的自己。
梦想抵达的彼岸,彼岸上到底是什么?抵达的意义又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