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卯同学第一次因为表现不佳被叫家长了。
主要罪状如下:
1、 上课不专心,交头接耳
2、 成绩下滑厉害,如逆水行舟
3、 上次元旦联欢后,脚不离地了
其实在老师亮黄牌前,我们已有所察觉,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比如:
他奶奶曾经暗中侦查过他的课堂学习情况,差评
回家写作业不如以前主动了,不拨不转
写作业效率低下,拖拖拉拉
准确率不高,粗心大意
学会讲条件了,陪读时最为严厉的爸爸是最后无奈之选
知道要好了,穿小皮鞋,梳小分头。。。。。。
自他上学后,我们推掉了一切能推的应酬,按时回家,戒掉电视,远离手机,亲近书本,陪读时尽量降低声调,心平气和。
但为什么还是不尽人意?深入的反思,应该是在理念、方式和执行力上还有欠缺。知识点的积累和做题方法的熟练应用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假期是可以有效弥补的,而思维意识方面的偏差却需要下力气来纠正。
一、爱的顺序颠倒。
同样一个爱字,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取决于我们对它的理解。
中国古代讲仁爱,而我们现在演变成贪爱。
什么是贪爱?
就像男女之间谈恋爱,我爱死对方了,这是爱吗?
不,你只是想占有和霸占他(她)。爱的越深,痛苦越多,分的越快。
就如同你看到一个可爱的孩子,想抱抱他(她),亲亲的他(她)。这种动机就是贪爱。因为你不是为了爱孩子,而是为了爱自己。你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肢体或嘴唇的舒服,而孩子本身却是抗拒的。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骚扰,却被冠以爱的名义。
贪爱的本质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自己。
反过来想,如果是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或老爷爷,你发自内心的想去抱抱他(她),亲亲他(她),这种爱才能称之为仁爱,因为吸引你绝不是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和付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爱父母是仁爱,没有建立在百善孝为先基础上的爱孩子是贪爱。
爱孩子没有错,这是动物的本能。但要搞清楚顺序,首先要先爱父母,其次爱另一半,最后才是爱孩子。但是我们现代很多家庭搞反了顺序。
我们对孩子不耐其烦、百依百顺,而对父母却缺乏耐心。关心孩子超过了关心父母,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为他们代劳了,我们还觉得理所应当。
记得我们小时候
吃饭时,老人是端坐在桌前的,大人在厨房忙活,孩子们在帮忙摆碗筷和凳子;现在却是孩子端坐在桌前,老人在厨房忙活,我们摆摆碗筷;
家里摆宴席时小孩子是上不了桌的;现在不光上桌,还得先把他们喂饱大人才吃;
逢年过节是要给老人磕头的;现在离得远的你不提醒孩子都不知道主动问候;
那时候大人瞪眼孩子会吓得和老鼠似的;现在你就是瞪眼他也敢骑到老人脖子上的;
那时候吃饭大人不动筷,谁都不敢动筷的;现在别说不等你,高兴了筷子都不用,直接上手;
给孩子洗脚你是不是觉得习以为常;给父母洗脚你是不是会觉得别扭;
等等怪相。。。。。。。
贪爱出来的孩子是自私的,你所认为的爱会害了他。只是一味的照顾她,到最后反而是操纵了他。
在学前已教会孩子背弟子规,但却没有领会其深意。其实弟子规开篇就已告诉我们:弟子规 ,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二、读书目标狭隘。
古代读书人高贵,是真正意义上的士。
他们读书的目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才能培养出我们所向往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贵族”,他们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现在孩子读书,大人灌输的思想有偏差。大多是好好读书才能上好大学,才能找好工作,才能过上好生活。
现在竞争压力大,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关键是你心里这样想,但是给孩子不能这样灌输。责任感缺失的教育永远培养不出“有贵族气息”的孩子。因此才会爆出那么多负面的“不尊师重教”“学生的官僚习气”“爱攀比爱慕虚荣”“抗挫折能力差,抑郁自杀”等大量的负面消息。
张小卯的理想也是狭隘的,导致他现在小小年纪也虚荣、自满,特别是元旦联欢后,一曲稀松平常的电子琴乐后,自我陶醉于当时的众星捧月,总是拿着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自身的不足。
没有责任感,就不会有理性的愿景,即便是读到大学,也是没有出息的。他们读书过程是痛苦的,他们读书也是没有力量的。
三、执行力弱。
以上分析的问题,其实我一直都有觉察,也有心纠正。
鉴于老人隔辈的溺爱,另一半说一不二的强势,我消除积弊的改革总是坎坷不断。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为领导的参谋,即便是说了不算,也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因此写下以上内容,希望决策层能引起重视,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消除多年积弊,在未来的日子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那种一直让自己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为未来的祖国输送一个拥有秦人的勇武、汉人的刚毅、唐人的开阔、宋人的儒雅,有着中华民族高贵气息的栋梁之才。
就是这个小孩,老师说他最近飘得厉害,曝光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