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原文】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此词元丰五年(1082)五月作于黄州。
陶渊明以宁愿冻馁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骨,以不违本心坚退躬耕的志趣,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的诗风,成为苏东坡最为钦敬的前代诗人。
陶渊明存诗一百二十多篇,苏东坡逐首和作达一百零九篇之多。被贬海南后,随行书籍尽皆弃去,却有《陶渊明集》和《柳子厚集》常置左右,视为二友(见《与程全父》)。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一篇著名的辞赋,写于四十一岁决然辞官归隐之时。文中体现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归耕乐趣、高洁襟怀、流行坎止的人生态度。
东坡用隐括的方式改成这阕《哨遍》,并且十多年后在儋州时再和此篇,可见其喜爱陶集,而于陶集中尤所喜爱者实为此篇,这与其一直怀有归老故乡的素志而终不得遂的境况有直接关系。
东坡曾自称“雪堂亦有思归曲”(《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其二),宋人已认为诗句所说的“思归曲”就是指这阕《哨遍》(见《苏文公诗编注集成》卷三一此句下引)。
姑不论其确否,这阕《哨遍》确实是可以当作东坡的“思归曲”来解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