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换了东家,报到的第一天就接触很多陌生的名词。即便自己已经是行业里的老年,也很难跨越乙方跳甲方之间的鸿沟。二者的业务广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可以表扬自己的是,这次跳槽并没有引起我过多的焦虑。该焦虑的已经在决定拿offer之后想清楚了。和往常一样,我在面临变化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想到最不利的情况。想来想去意识到自己焦虑的不是加班,也不是新的工作内容,而是焦虑自己在试用期做得不好被辞退。我恐惧没有收入的日子。人只要穷过,就会极力避免再穷一次。
于是,这次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留下来,在甲方这个圈子里留下来。我不怕加班,只怕工作失误让自己被辞退。这时的工作已经不单单是完成任务,而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我开始更耐心的校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要求自己完成得更好一些,更细心一些。刚入职的这几天,我感觉自己就像现在悬崖边上。求生欲让我下意识的提高警惕,想办法远离悬崖边缘。求生欲让我忘记焦虑,专注解决眼前的事情。
我一直都知道,仅仅是焦虑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论,直到听了《协同》一书。首先,我赞同解读者/作者对复杂和困难的定义。
困难就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需要借助更好的工具或者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实现。
复杂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但是因为多个变量纠缠在一起,没办法马上解决。你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才知道下一个问题怎样解决。
而我所面对的,大部分都是复杂的问题,没办法马上解决。回顾过往,我承认自己的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问题的积压,又急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当截止日期临近,那种原本尽在掌握的感觉一下失控,整个人的心态很容易崩溃。
而《协同》这本书里的“三英尺原则”刚好可以帮助我找回这种控制感。三英尺,不到一米,也就是一个人手臂那么长的距离。三英尺原则就是看看三英尺范围内最大的威胁是什么,然后在三英尺范围内寻找解决方案。这个方法我不经意的用过,但是用的过程中总是非常痛苦。觉得看不到希望,只是习惯性的坚持做。到知道这个原则后就开始有些底气,知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怎样解决问题。这个原则给了我掌控感,也安抚了我焦虑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