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8顺昕 《大学精义》

作者: 顺昕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6-07 22:24 被阅读0次

    20210608 顺昕 天誉《大学精义》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发心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一生为之努力的终点。树立远大的理想愿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理顺关系,最后努力实现愿景,好像就是我们修行的一生了。

      愿景导致了我们状态的不同,扩大心胸,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就不会再为无关的小事斤斤计较,“止于至善”虽然是很难达到的状态,但我们却会在为愿景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自己,最后是否能够达到的结果,反而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否为了自己的愿景一直坚持。

      达到极致的善,大概就是能够认识天理,并且能够按天理去做事,看到本心,并令其发挥作用,随手而为就是善,找回心是纯善的状态,我们为这个状态努力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擦拭自己的心上的蒙蔽,惩恶扬善,让善在我们心里的比例越来越多。

    “止于至善”的“止”实际上还引出“六证”中的“安”。我们究竟怎样找到自己的愿景呢?究竟什么样的工作和环境是我的愿景呢?就要看在哪个状态下心是安的。同时我觉得这里也引出另一个概念“诚”。不自欺的状态下,才能好好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愿景停留,自己愿意安于的状态。如果一直蒙蔽自己、欺骗自己,那是肯定感受不到安的。这样看来,树立愿景也是我们提高幸福感的一个方法阿,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源于物质财富和权力,而应该是这中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达到喜乐平和,进入持敬的状态,看万物都是可爱的。

    “止于”对应的大概是六证中的“定”。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面对不同的参照物的时候,要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中有不同的“止”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与之之间的关系。而唯一相通之处就是诚信。《中庸》中所说的“素其位”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素其位”对应的或许也是“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自己在处于什么环境中的时候应该止于什么状态,然后“定”,光知道了不行,还要能做到,能做到不行,还要能保持在这个状态中。能够保持才是修养,同时也是我们修身完善自己的方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608顺昕 《大学精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fs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