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启予国学止于至善组读后感
20210624顺昕《大学精义》读后感

20210624顺昕《大学精义》读后感

作者: 顺昕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6-24 22:15 被阅读0次

20210624 顺昕 天誉《大学精义》读后感

六证1

“止于至善”是修行的愿景,我们每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止于至善都是一样的,就是“明明德”,就是停留在明德的状态里不出来,而明德即是心,也就是要让心一直发挥作用,用心的功能去指导我们做事。我们的明德偶尔也会出现一下,但想要停留在其中却是很困难的,修行就是要增加停留的时间,让所有的偶然变成必然,这是一种修行的境界。

“知止”是对“止于至善”的一种解析,在道德修养上,我们有相同的愿景,就是明明德。但在具体的实践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愿景,由于我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社会身份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景,这样的“知止”是时中的,是有针对性的,同时,知止也体现了我们在做某件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作为老板要知道自己在管理上应该止到什么程度,在问老师师父师爷问题的时候,经过慎思审问之后,知道应该问到哪里就停止,这些在各种事件中的知止, 体现着我们的智慧,体现着我们的明德。

在确定自己的愿景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明明德”,有利于明德,同时要亲民,让大家愿意亲近自己。由此思考,是不是我们止在自己的愿景里的时候,更容易找到至善,并且能够止住呢?

真正的树立起愿景之后,就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应该练些什么了。但这个愿景一定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出于私欲的考虑,如果不是自己真切的想做的事,恐怕也不是真的愿景,最后百忙一场。知道了自己的愿景之后,每天为愿景努力并且操练的时候,心是安定的,生活是充实的,就不会再为外物所控制,明确自己的欲之后,要直奔自己的欲而去,如果是真的真切,大概也就不会被外物影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心定之后也就不再浮躁,不再看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做了同样一件事,但有人却因为愿景和目标不同,起心动念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收获,如果有愿景,就知道这些收获是什么,从而让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更有意义和价值,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和感悟,让自己接近自己的愿景。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思考方式去思考,作为我们做事情反思的一个步骤。我的愿景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对我完成愿景有哪些帮助呢?

相关文章

  • 20210624顺昕《大学精义》读后感

    20210624 顺昕 天誉《大学精义》读后感 六证1 “止于至善”是修行的愿景,我们每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止于至善...

  • 2021-07-25

    20200725顺昕 《大学精义》读后感 格物. 在“反求诸己”之前.还有几点是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先落实的...

  • 20210710顺昕《大学精义》

    20210710 顺昕 《大学精义》读后感 格物致知1 “明明德于天下”是“平天下”的方法,使老百姓们能够安心,“...

  • 20210609顺昕 《大学精义》

    20210609 顺昕 《大学精义》 止于至善2 “止于至善”的具体修炼方法,是在学习和修养上完善自己。在学习上如...

  • 20210608顺昕 《大学精义》

    20210608 顺昕 天誉《大学精义》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发心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一生为之努力的终点。树...

  • 20210730 《大学精义》读后感

    20210730 顺昕 《大学精义》读后感 关于格物的最后一点,面对想不明白的人和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归类。我之前...

  • 20210629 顺昕 《大学精义》读后感

    20210629 顺昕 《大学精义》读后感. 六证2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愿景是什么,那就在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在该...

  • 《大学精义》读后感13

    顺瑾 2018.7.8《大学精义》读后感 第十三讲曾子说平天下 曾子对平天下的阐释还是让我们做到齐家,治国。那么怎...

  • 顺寰《大学精义》读后感2019.6.29.52

    《大学精义》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关注的点都不相同。越读越觉得自己的病越多,需要修的点越来越多,在曾国藩日记...

  • 《大学精义》读后感11

    顺瑾 2018.6.21《大学精义》读后感 第十一讲曾子说齐家 这一讲主要看起来在讲修身的,怎么样修身。表面看起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624顺昕《大学精义》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ng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