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是一本关于知识管理的书,对比来看,和《如何高效学习》是差不多的,只是可能在应用的方向上有所不同,如何高效学习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而好好学习,单从名字看,好像没什么头绪,好好学习,是劝我们要好好学习吗?呃,这个名字和天天向上挺配的。
好好学习是有关知识管理的,想写这一篇想很久了,之前写过一篇好好学习的书评,最后被我改的面目全非,索性删了,你也找不到了,呵呵。如果说如何高效学习从学习的角度谈知识管理,那么好好学习就是直接上手了。不过我们今天不看好好学习,我们看如何高效学习里面的知识管理,呃,这本书我去年看了,做了临界知识的笔记,然后觉得有必要再翻翻看,目前还没翻······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3418/f34033dbbfe347e9.jpg)
更高效学习那篇基本的介绍了整体性学习,这一篇主要是谈谈我走过的坑,泪目···,另外这个和知识管理是搭钩的,或者说整体性学习本就是在知识管理。也从我最近看的系统思考分析分析。
如何高效学习和好好学习是相似的,都有模型和结构,但好好学习没有如何高效学习全面整体吧,它们也各有各的一套系统,本质上是不存在可比性的。
一、复习和纠错是常态
你以为知识管理管理管理下就行了吗?事实的真相就像你高中老师说大学很轻松一样。⊙ω⊙
纠错是整体性学习里的第4步,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步。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它如此的重要。
为何纠错如此的重要呢?
原因是人的记忆特性——记忆重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3418/c1119237c8062771.jpg)
记忆存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经验会发生变化,人们会利用概括归类等方式重构信息,导致信息变得更为简单,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会完全被忽略,而从出强调部分重要细节,使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合理,符合背景和常识。例如,在你经历的一次车祸后,你回忆事件,可能会忘了你那天穿什么样的衣服,那天的天气怎么样,你可能就只记得这件事突然就发生了,然后你对那些你觉得可能导致发生的原因记得特别清楚。
同时外界的干扰也容易让我们重构一些错误的记忆,包括言语信息诱导、社会压力、主观情绪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自己想象过的事件也有可能成为记忆的一部分,也就是想象膨胀,我们在区分实际经历和想象的线索时,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丢失或混淆,则倾向于将记忆里某些顺畅事件当作记忆。
在谁说我结不了婚里面,魏书作为社会心理学教授,就讲了一个例子,在911事件里,飞机撞世贸大楼爆炸的那一刻没有被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没有视频记录,照片记录,但在后来的回忆中民众会有爆炸那一刻的记忆,这份记忆就是想象膨胀的产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3418/91ad29dd74b96995.jpg)
还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从曲线可以看出我们会在最开始的时间里快速遗忘,而随后逐渐平缓。而这个快速遗忘期就可以让系统1“趁虚而入”了,会在不经意间替换问题,也会无意识的重构记忆。这是最可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3418/f36ea54d71aff490.jpg)
我对此就深有体会,看人类简史时里面有一个二级混沌系统,在随后的事件里,这个概念被替换为二元混沌系统,因为一元化笔记的原因吧,后续我纠正了两次,可后来和别人介绍这个概念时,我还是有点不清楚,我告诉别人的是二元混沌系统,没错就是这个,然后我又找了原文发现是二级混沌系统,我翻看了之前的一些笔记流,发现我写的是二元混沌系统。晕,人的记忆真是不靠谱。不复习不行。
所以经常性的复习和纠错就很有必要了。
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设计自己的复习周期。例如可以在5分钟后复习一次,30分钟后再复习一次,12小时后复习一次,1天后复习一次,2天后复习一次,4天后复习一次,一周后复习一次,15天后复习一次。这个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决定复习的周期。
同样,知识管理也是如此,对于已有的知识,避免遗忘只有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复习。对我来说,我所获得的绝大部分知识是来自于阅读的,然而我会经常遗忘。复习纠错对看过的书也是如此,很有必要,也确实是如此,不是看过一遍就行了的。不然也会遗忘,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里提出了一种看书方法——强力读研。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3418/2066b54fc2b04a5a.jpg)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基础》上的读书方法。或者说深度阅读。
新手要读两遍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我们说的思想类书籍,不是什么学术著作,所以再好也没必要读三遍。两遍正好。而且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一个重大作用是为自己日后以最快速度重温这本书提供方便,直接看笔记就可以。还有别的好书等着我们去读呢,所以笔记最好要写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
我看过很多平庸的笔记,有些就如同小学生给课文概况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一样。网上有很多人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做读书笔记,这种方法的意义也不大。流水账式的读书笔记就好像用胸围、臀围、腰围这三个数字来描写一名美女一样无趣。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的效果确实是不错的,我在看未来简史时写了读书笔记,从书中抄下段落,写下想法,不过进度会很慢,强力读研的方法我目前还没有试过,不过我在想在看完一遍后,找到同类的书作主题阅读,以及经常的复习,是否可以避免遗忘呢?将它由工作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和强力研读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3418/d219940205898d83.jpg)
二、复盘和反思总结很有必要
整体性学习是一个很系统的学习方法,从系统思考来看,整体性学习法是一个系统,具有结构、模型两个要素,之间又通过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功能是形成一个自成长的知识系统树。但是,也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连接,对这些错误经历的复盘反思,可以避免再次犯下这种类型的错误。也在慢慢的优化整个系统的结构。解决系统内部的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知识管理中的复盘和总结就是管理里的PDCA,帮你在一次次plan中不断优化提高,不犯错二次。
以上就是我踩过的坑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