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4个月大的宝宝,每天的日常是这样开始的。
早上起床将自己的纸尿裤丢到垃圾桶,然后自己去拿奶喝(每天固定的时间,妈妈会将冲好的奶放在固定的地方)。
早餐后,他会将已经离开家的家庭成员的拖鞋摆放好,然后自己去看书。
......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1-2岁的宝宝有这样的生活表现。
喜欢将他的某一种玩具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有人动了它,他还会把它拿放回去。
如果爸爸坐了爷爷经常坐的椅子,小宝贝无论如何都不同意,非让爸爸站起来,然后把椅子还给爷爷。
有一天,当阿姨带他散步时给他买了一个包子。以后每次散步时,他都会主动要求买一个再走,不买就不同意回家。
这三种现象,就是“秩序感”的主要表现。
宝宝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的。生物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中就对秩序感有了生物感应;3个月大的婴儿就喜欢与长得对称、比例均衡的人脸交流,从而获得秩序感,满足心理需求。这就是宝宝为什么总是喜欢妈妈的原因。3岁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安全感需要,当你将他放在杂乱、无序的陌生环境中,他会哭闹。回忆起宝宝入园时前几天总是不愿让你离开,也就不难理解了。
秩序感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在体验上逐渐深化为安全感和归属感。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3-4岁的宝宝如果有良好的生活秩序习惯,他们就会在6岁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自如与和谐。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是最热爱秩序的。当他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时,会有一种本能的对秩序的敏感和追求,并从中获得秩序与和谐的感觉。
培养孩子的秩序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更是建立良好习惯的基础。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秩序感以及培养秩序感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呢?明日更新,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