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海的供奉——灵璧石

海的供奉——灵璧石

作者: 白垩纪方言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22:35 被阅读0次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

    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一间屋子,如果长时间没有人居住,灰尘就会铺满桌面地板。可见天地间,空气中,尘埃无处不在。那么“尘埃落定”之后,又归何物?

    如果是一个湖泊,湖底的软泥,就是尘埃落定所归,同样的,海底虽大,终究尘埃所归。大河将杂质带入海洋,海底生物,也最终化作尘埃,点点滴滴,铺满海底。

    一层层岩石,代表不同时代

    而这些铺满海底,并最终成为软泥的尘埃,在时间的作用下,渐渐发生了玄妙的变化,有机物被分解,或者埋藏在石英颗粒的空隙中。最终又变成坚硬的石头,即沉积岩。

    在沉积岩中,又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由含有大量碳酸钙的海洋生物死亡之后,堆积而形成的。这类岩石被称作碳酸盐岩。灵璧石就是一种碳酸盐岩。

    灵璧石 横峰网图

    数亿年前,华南仍然是一片海,长着无数的海藻,还随风飘摇。微体生物浩如烟海,如尘埃,点点滴滴,最终被时间定格。

    千年前,人们发现石头仿佛切合一种精神。它的颜色纯朴,像极了“道”。它的形态变化万千,不可琢磨,行如流水,可谓“即可道,又非常道”。

    于是人们把石头从山野里带到自家的庭院中,甚至客厅内。这样,山韵自在眼内。既然我已无法归于自然,我亦身处自然之中。即所谓最为简单粗暴的天人合一。

    灵璧石 网图摆件

    一旦灵璧石的变化万千被人所知。人欲就被释放出来。拥有,即为切合精神,终成文化符号,也是占有与掠夺。

    石高仅尺,宛尔巫山同。生长在山野里的灵璧石,原本是躺着的,一层层你可以看得到纹层,那是“尘埃”的印记,就像年轮,代表着每隔多少年,产生了多少“尘埃”。

    但开采后,被人们侧了过来。人们发现侧过来,灵璧石更有韵味,它的变化多端,就更像层峦叠嶂。

    尘埃在海里一层层叠成岩石

    苏轼的灵璧石,叫做“小蓬莱”;范成大的爱石,唤作“小峨眉”;在赵孟頫那里,又便是“五老峰”。

    试想一下,一方群山,可以把玩在手掌之中,或者就在书桌之上,亦或者,就在你家园中,窗台之外。这情致,就凸显了许多。这也是西方在提及东方建筑史的时候,总不忘提及的一点。

    即使是今天修一条马路,或者高速公路,总能看到在拐弯处,或者坡道间,总爱放几颗大石头的原因。你若问为啥要放,或许总能找到些许毫不相干的逻辑,或许,放石头,就是那么自然,仿佛必须放几颗大石头,就是一种规则。但实际上,这便是基因,一种流淌在精神境界的审美,也是赏石文化的自觉传承。

    宋徽宗在一株小石上题下自己的墨宝:“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或许他不知道他供奉的灵璧石,原本就是一株海洋,但无疑,水落石出,冥冥中,却也契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的供奉——灵璧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go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