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构建的自我概念可以说是推动我们人生剧情开展的脚本。 而自我概念又是通过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构建的。其实,可以说我们一直都在按照我们眼中和别人眼中的我在做事。这其实就可以解释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乃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
了解到有自证预言后,我们应该多思考思考别人的正反馈,自己对自己满意的地方。别人既然能够正面评价我们的行为,说明他们看到了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我们要感谢他们的正反馈,自己思考一下,若有他们说的这么好,继续保持与强化,若没有,则努力达到他们口中的自己。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
2. 我自己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当我独处或者和很亲近的盆友在一块时,我总是处于一种对自我不满的状态里。我觉得自己做事拖拉,偷懒,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但是当我和不太熟的人或者陌生人待在一起时,我会很正面的介绍自己,感觉有时候会高估自己。 也就是说不看他人的评价,我对自己的认知本身就存在差异。
不过可能也有一种很重要的原因:我只是想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获得别人的认可,其实这仍是自卑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且我上一段用的是高估自己,说明我对自己从潜意识里还是不认同的,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发现语言还真是一件挺奇妙的事情。当我写下不够好这三个字时,其实也就意味着我是有比较的。听了老师课后,我发现对当下自我不够好的认知其实是不是和我们期待中的那个自己,即未来自我在做对比?脑海中未来自我有很多优秀品质,简直就是女神级的存在,所以看着当下自我,相形见绌,对当下自我的不满之感油然而生。
现在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接纳当下自我。要知道当下的我是由过去很多很多事情构成的,我无法改变过去的自己,唯有接纳她,抱抱她,其实你已经做的很不错啦,你辛苦了,现在我需要升级你啦,希望你变更好!然后从现有基础上进行改变,进行破!自我通过不断破与立的循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我们对一个人评价的差异其实是评价者自身认知的差异。因此当我们遇见相左意见时,不要忙着情绪化,生气然后否定他人。我们可以尝试着去看看别人所站的角度,以及这种角度背后隐藏的他们的认知,价值观。当然这种思考别人认知,价值观的行为不能武断,需要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或者其他事情进行归纳。因此感觉学习心理学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客观,能够更加客观的去认识这个世界。
4.撕开改变的口子,不是从痛苦入手,而是从自我认知开始。
钥匙在别处。解决问题可以试着不要从问题本身入手,不要聚焦问题本身,尝试从别处寻找。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并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