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王校长分析了如涵公司上市破发的原因。
没曾想,一条普通的朋友圈,又把王校长推上了热搜榜。
但这条朋友圈可是干货满满,有王校长自己的专业见地。
王校长的专业分析王校长作为娱乐圈纪委的身份,罕见得分析了这么专业的问题,怪不得好多微博网友说,第一次见,不明觉厉,不明白他在讲什么。
让吃瓜群众很伤心,连瓜是什么瓜都不能理解。随便感受一下。
还行,字还都认识。 啥也不懂的来了 我就是来蹭个热度的 很实在,没看懂 me too!先来了解一下网红电商如涵控股。
2019年4月3日,如涵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2.50美元,募集资金为1.25亿美元,正式成为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而且是在成熟资本市场。
如涵控股董事长冯敏认为,每个KOL都可以成就一个非常好的品牌。
如涵是中国最大的网红孵化器,会有非常非常多的网红,每个网红都有机会发展得很好。
等着签约和加入的就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作为一个在上市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司机,我还是有点明白王校长在说的内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分析1:
根本没写到点子上,网红KOL变现不是问题所在。
评析:
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个定义,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他看完某些对如涵的分析报告后发出的否定。
从截图中也可以看出,他是对《惨!网红第一股IPO首日破发暴跌37%》这篇报告有异议的,这篇文章指出如涵的问题是KOL变现问题。
而王校长不这么认为,觉得这种分析都没有抓住问题本质,问题应该是出在了别的方面。
分析2:
18年毛利3亿元,履约费用1亿元,营销费用1.46亿元,综合管理费用1.3亿元,还有一些其他应收71万元,导致总运营亏损7235万元。
妥妥的财务数据分析。
毛利等于什么呢,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
因还没有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
对于网红电商来说,毛利就是所有收入减去支出,里面还包含要交的税费。
毛利有3亿元,但支出显然也不少。
其中王校长最为诟病的是接近1.5亿元的营销费用,觉得花得太高了,这么说吧,就是你赚100块钱(还没扣税费的情况下),就要有50块钱是营销费用。
而且这还是一个作为KOL的,其他企业也就算了,关键是作为一个KOL,关键意见领袖啊。
就是一呼百应,你在里面没有任何利益往来,说句话,这其中的大部分人还是要听你说话的那种啊。
不由得让人怀疑,作为网红界内的KOL,为啥会有这么高的离谱的营销费用。
分析三:不可复制性
一个张大奕,在如涵近三年的收入占比都占到50%以上,并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张大奕自立门户也好,被挖墙脚也好,那么他们公司的收入马上下跌50%以上。
而且在这种市场行情下,这样的大网红能出几个,可以复制吗?显然不能。
这个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而在网红的行业里,人员的流动性是非常正常而且频繁的,谁也不能保证张大奕不跑。
这无论在哪个公司,哪个行业,对某个产品的依赖程度达到50%以上,都是十分危险的。一般企业也会分散这种风险,不至于使企业处于被动的处境。
这和我们当下很多人害怕离职一样,因为你的收入百分百来自那份工作,那么你自然就害怕离职了。因为一旦离职,你的房贷、车贷、孩子教育支出会让你措手不及。
而如果你同时能有多份收入来源,你也许可以考虑离职其中一份,将另一份原来副业好好搞,提高收入,再将其他小的副业放在孵化池里,慢慢积累,慢慢孵化。
现在很多人做斜杠青年,很大一部分也是因为想改善自己的收入以及收入来源,让自己处于职场或者生活的主动地位。
分析四:如涵的网红孵化、网红电商、网红营销模式没有验证成功,没有证明出自己可以培养出新KOL。
结论就是,如涵虽然自诩为网红界的KOL,但在王校长分析看来,这显然是不成立的。所以导致股票跌破发行价了。
从网红孵化的数量和质量上看,虽然数量多,但是只有张大奕一个人出大名了,这样的数量和质量是撑不起行业KOL的头衔。
如果这样的话,和张大奕开一个个人工作室的区别不大了。
网红KOL好歹也是量产网红的嘛。
网红电商收入也并不好,网红营销模式砸了这么多钱也是很难理解的。
应该说,网红经济是最容易以小博大的地方,用这样砸钱的营销方式来获得并不高的毛利,说他们是网红,并且还是KOL,非常容易让人觉得很不KOL。
大家都看到王校长娱乐的一面,却很少看到王校长如此专业的一面,就这些事情和数据分析而言,足以秒杀很多的研究员了。看来,王校长的名头不是白给的,真的是校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