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环境的产物,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当然也有例外,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概率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因果关系,存在这必然的联系。
我是21年六月报的驾照,之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科目三一直没有考过去。由于驾照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如果三年时间没有考出来,之前的成绩作废,还需要重新报名、缴费、考试。于是就趁着这一个时间点提前两天回家,把驾照考出来。因为我认为下一年的暑假时间应该更加地珍贵。订票、请假、回家,一气呵成,第二天下午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本来是计划回家学习的,最起码的学习要求是把javaweb的项目写完。开学回来直接进行考核,学习vue。为此,我把电脑和键盘带了回家,想着就算是不敲代码,自己也可以看看书,写写文章。
从结果上来说,我错了,错的不是计划,而是自己对计划的态度,回想以前的经历,我总是乐于做计划,每次都把计划做的很大,很空,还每一次都完不成计划,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在开学的火车上,我写下这个总结:渐渐地,我发现我内心的防线愈来愈弱,我总是会辜负对自己的承诺和忽视自己所做的计划、规划。我仿佛不把这些东西当成一回事,好像计划就是计划,行动就是行动,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计划与行动相隔离。
从8月24号到9月3号这十一天,让我更加清醒地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情。以前在很大程度上都高估了自己,这次回归有些失落,但却感受到了自己的真实。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条件对于行为导向的重要性,以前总是认为人的行为并不完全由条件所决定,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选择的自由,既可以为君子,也可以为小人,取决于当事人自己。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其中存在着自由,但自由并不是很大,也并不是永远都存在这种自由。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做这样的实验,扳回一局吧!
23年9月3日 写于民权至郑州的火车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