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望着,盼望着……培训如约而至,果然是顿大餐!
而开场的就是刘琛教授,她可是我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女神!如果你不认识她,不是她不够有名,而是你知道的太少!
刘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传播学会青年研究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特聘专家、中央电视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家组成员、加拿大第一民族委员会(the First Nations,Canada)中国研究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进出口出版物外语评审专家……
而这些也只是我知道的一部分,具有国际情怀的她还在跨国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一次有幸听她的讲座,是在去年,也是在外研社会议中心——为了承诺,她赶着从国外飞过来,然后就是马不停蹄地调整课件、作报告。一场报告两个多小时,她就站了两个多小时,滴水未进……当报告结束时,热情的老师们将她围住,要求合影、索要留言,然后她耐心地询问是写给谁的,认认真真地写完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中又是一个多小时流逝……一位也想要留言的老师忍住了,但更想去劝阻其他老师“到此为止”吧!那一刻,刘教授用她的行动折服了我,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博爱的胸襟!
一年后的今天,她依旧那么平易近人,面对同样热情的老师,她给我们留电话,告诉我们“有什么我能去做的你们尽管说就好,不要有任何顾虑,只要为了孩子们好,我绝对能做!”
我深深地相信:她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洗礼,更是行动的导师与楷模!
震撼之余,我也在思考:那么,我们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也许只是微弱的星星之火,但它燎原的魅力无可阻挡!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于农村教师而言,似乎遥不可及,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培养学生的中国视野呢?井底之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不想跳出去的那份念头。十几岁的孩子可塑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先提高自身,然后用我们的言行去引导与启迪他们,让他们成长的更好!
与此同时,我想到省厅为什么举办这次活动?为的就是寻求我们的改变,寻求我们成长的空间!然后让我们用所学内容去影响身边的同事们,再与他们一起影响带动孩子们!
教育不是形式主义,是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国在强大,我是中国人我骄傲!”这是我们的民族信仰,可别的国家以及他们的人也这么想吗?
当他们用汉字写下“此处禁止大小便”,用中国大妈来描述某一群体时,不知你有没有感受到他们的有色眼镜呢?
中国的故事,应该由我们中国人来讲——不但要讲,更要讲好!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承担着学生中外世界桥梁的责任,需要用我们的格局、我们的视野、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情怀……让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