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19360/cf2ec16b992cfcca.jpg)
高效阅读的第一天,我们学习第一讲:《这样分配时间,再也不会有工作太忙而没时间读书的感觉了》。
这讲,可以解决你“想读的书太多,时间不够用”的问题。需要理解一个概念,掌握一个步骤。
1一个概念:知识树。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习惯了背诵知识点,忽略生产知识点的作者。而实际上,任何领域的知识都是由那个“学术圈子”的一个个人制造出来,并在不断被迭代、更新的。
这一个个“圈子”的人们构成一棵棵“知识树”。比如,你想阅读心理学领域的书,那么,你首先应该知道这个“心理学学术圈子”是由哪些人组成的(而不是去阅读《**概论》),你就知道该读哪些人的书了。
而一个作者往往一辈子只有最重要的一个核心论点,所有著作都是翻着花样论证他那一个观点的。
读书本质是读人,读书之前应先查作者。——李源
2一个步骤:三步走
李源老师提出一个观点:用工程学的思维来处理问题。将大问题拆解细节,拆成小问题,然后再各个击破。具体步骤如下:
step1:15%的时间,带着明确的需求,抱着清晰的目的,选自己需要学习的领域;
step2:35%的时间,找相关领域的作家和思想家,找出其最核心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相关著作。
可以通过百度、知乎、豆瓣等搜索引擎查该领域“知识树”上的人。可以从知识树上的任何一个人开始,查他的的背景、老师、队友、徒弟、敌人、核心观点和主要著作。
step3:50%的时间,读你选择作者的最重要的书,和他最重要书的最重点章节,记一份精要笔记。
按照这个步骤,就可以逐步给自己的需求、要读的书、要读的内容来个“断舍离”,节省了大把时间。极少的时间读懂极好的书,就是这个意思啦。
以上步骤如何做?
利用工作和现实场景想需求,这类时间不适合读书,但适合思考。step1的内容。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选书,做大量的搜索工作,比如坐车,坐地铁。可以听书,听作者相关一些内容。step2的内容。
利用整块的时间,读一本书的重要章节,并做笔记。即step3的内容。
今日作业:整理你目前拥有的书籍,把看过的和想要看的书按照领域、作者、书名为表头,建一个EXCEL表格(或利用思维导图制图,依个人喜好),列出【我已有的书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9360/7d57219bf3d8641f.jpg)
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大概花了半天时间整理的2015—2018年买的书目。不整理没有察觉,居然屯了这么多书。看的还不到一半。可见我真的是囤积癖。看着这些书,反省了下自己。
一,买书时目标感不强。什么红买什么,什么流行买什么。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里。很多书是当年的畅销书,可并不适合我。
二,买书时很少看作者,也没有关心过作者的思维逻辑。导致有的书买回来以后,觉得不是我的菜,或者压根看不懂。
三,买的书太多,也看不完,有的书属于重复购买,浪费金钱,读的时候也浪费时间。
四,读书时没有重点。要么就是全面读,但是又读不完,然后直接放弃,不读了,要么就是一知半解的读,读完了也不知所云,导致焦虑症发作。
整理完之后,真是汗颜。希望在这12天的学习里,不再盲目的阅读,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整理知识脉络,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