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作者: 世彦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01:01 被阅读34次

为什么要将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自然。人与自然有着不一样的特性,自然的特性相对稳定、客观,而人的最大特性是不确定性——用萨特的话来说,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在不断的行动中确定自己的本质。

自然科学讲究实证,寻求因果关系,这样的方法有很强的解释性,并给我们带来确定和安全的感觉。但是,即使这样的研究确定了某种东西是有效的,它也不一定适用于被试者之外的其他人或者实验室之外时刻变化的生活情境。

对待人及其生活现象的研究,可能要采取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不带预设地看待每一个人或作品,不要轻易地将其归类,然后选择“对其有效”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并不十分可靠;尽量详细地描述现象而不是试图去解释原因,能够理解或欣赏一种现象比试图消除或获得它更重要;不要急于让好的东西出现,让不好的东西不出现,生活永远是痛苦和幸福的混合体,单调的快乐同样让人“受不鸟”。

将心理学作为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其实是对其“自然科学”(nature science)和“人文学”(humanities)的性质一种折中。科学(science)一词在英美国家和我国都有用来特指自然科学的倾向,而德语科学(Wissenschaft)一词就没有这样的特指,而是包含了自然、社会、哲学、艺术等各种学科。而本来science一词的拉丁词源scientia也就是知识的意思,任何一门系统的知识或研究的分支都可称之为“科学”。

很多时候,伪科学主义会和唯科学主义极其相似。科学主义的精神是探索规律、确定因果关系;伪科学似乎也是在完成这一任务,不过它所提供的是一些扯淡和荒唐的因果关系,比如,某个孩子患有自闭症是因为父母的态度冷漠造成;而你看到似动现象是因为你现在压力山大了。科学,不仅是寻求和验证因果关系,有时还要推翻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

弗洛伊德是一位强调因果关系的心理学家,其精神分析学有一个主要的宗旨就是“事出必有因”(当然,这个“因”往往在潜意识里)。于是,他构建了一门简化论的科学,比如说,在他看来,所有类似棍状物的东西都可以用来指代或象征阴茎。但当他叼着雪茄在课堂上这样讲的时候,就有学生问他,那么,“您嘴里叼的是什么呢?”弗洛伊德只好回答:“有时候,雪茄就只是雪茄。”

事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当这个关系涉及人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寻求一种确定的、简单的关系时,我们要尤为小心我们所丢失的东西。或许,理解一种人之生活本来复杂的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此来说,以人和人的生活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它当然不是伪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人文科学。

附一篇来自迪尤肯大学主页上的文章《作为人文科学的心理学》http://www.duq.edu/academics/schools/liberal-arts/departments/psychology/human-science/more-on-human-science,译/郑世彦(链接好像打不开了)

迪尤肯大学校园

确切地说,什么是“人文科学”(human science)?考虑到它所包含的多样化视角,“人文科学”一词的精确定义难以捉摸,并且最终依赖于我们对“人类”和“科学”的定义。不过,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一词指的是,对于我们学科的目标和方法有一些共同的根基和假设的各种类似观点。

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人是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他的两卷专著,《人文科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Human Sciences)在1893年出版。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采用了试图预测和控制客体行为的实验和量化研究方法,因此它不适合用来研究人类历史、心理或艺术。对人类心智及其产品的研究需要一种独立的方法,它不试图预测或控制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试图理解之。

为了理解狄尔泰的意旨,我们考虑了德语单词解释(Erklären)和理解(Verstehen)之间的差异。解释(Erklären)是指用自然主义的术语就原因方面解释物体、事件和过程,就像自然科学所做的。由于唯物论和决定论的立场,它同样应用于无机物、其他动物物种的行为,并且应用于人类。

因此,解释(Erklären)的过程是试图通过减小、废止或越过人类主体性和依据其外部发生的自然过程来解释经验的内容和性质,来使得世界可以被理解。所以,举例来说,重力、伽马射线、自然选择并不是经验对象,尽管它们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经验世界。

相比而言,理解(Verstehen)这个词仅仅应用于人类行为,尝试使得人类主体性以其自身的术语变得可理解。这是一个根据人们赋予自己处境或环境的意义来理解他人的主体间(intersubjective)或经验间(interexperiential)的过程,狄尔泰称之为诠释学(hermeneutics)。与企图排除或消除主观经验的解释(Erklären)相比,理解(Verstehen)则是通试图过细心关注意识的内容,以及人类主体性结构中无意识呈现的缄默的或“鲜活的”含义,以充分阐明人类的主观经验。

在狄尔泰之后,欧陆哲学中信奉和支持人文科学观点的两场运动是现象学(phenomenology)和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现象学强调在客观和抽象的世界自然科学探究之前,就存在一个即时的或“鲜活的”经验世界。为了重新获得新鲜的和最初的经验,经常需要我们富有耐心和不带偏见地关注“主观”经验的细微差别,同时质疑许多关于有机体和环境、心理和身体、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知觉、记忆、情感、意志等普遍的文化偏见,以便我们忘却旧有的思维习惯。

存在主义强调尽管有不同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不同的年龄、性别、能力等,所有的人还是分担着相同的基本存在结构——被抛入、偶然性,以及通过行动和决定来灌输或授予价值观的需要、给予生活以意义的需要和为他们自己的命运负责的需要。

与现象学一样,存在主义生根于对19和20世纪欧洲时代精神一种深刻的醒悟。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快速成长对所有崇拜进步的信徒应许了丰富的道德和物质福祉。在这个华丽的新世界中,实证主义者提出哲学应该承担她的使命——作为自然科学的侍女。克尔凯郭尔和尼采是两位拒绝实证主义令人窒息的怀抱的著名思想家,并且他们提出哲学真正的目标——自知之明和自由——是不会在这条道路上被发现的,而且这种进步观念遮掩了令人担忧的走向盲从守旧、陈腐平庸和惯常自欺的倾向。

这些关注点(被20世纪的存在主义者在不同程度上所重复)宣告了存在主义现象学心理学的发展。在历史上,迪尤肯大学的心理系曾强调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的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取向。然而,今天我们不那么狭隘地定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方法了,我们把心理学的事业看作一门“人文科学”,一门深刻吸取了欧陆哲学中许多非实证主义派传统的科学。

因此,在迪尤肯大学心理系将心理学发展为一门人文科学的持续努力中,诠释学、精神分析和深度心理学、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也在被探索研究。这项事业的基础是对人类生活之多元意义、对追求真实的人文科学过程中文化多样之重要性,以及对个体的人和群体中人们之自由和幸福的关怀。


作者简介:郑世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学编辑,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存在—人本主义治疗》《生涯咨询》《现实疗法》《选择理论》《心理学史》《不完美的父与子》等。

相关文章

  • 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为什么要将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自然。人与自然有着不一样的特性...

  • 心理咨询 | 无为无不为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也叫边缘科学。主要分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前者探讨理论...

  •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不管是人文科学也好,自然科学也好,它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人文科学是通过现象来解释世界。自然科学是通过分析物...

  • 专业这点事

    大学里的这些学科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比如说地理、物理、医学、天文学等,人文科学比如说...

  • 第19章《总结:回顾与展望》—有效比正确重要

    如果问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我会如何回答?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

  • 经济学中的解释性框架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讲究可证伪性,验证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可以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如果实验...

  • 关于心理学1

    标准化的定义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共识规则。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 心理是脑的...

  • 反思我们受过的教育1

    上学的时候,我们所学的知识可分为两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当属自然科学,语文,历史属...

  • 也谈谈规律。

    也谈谈规律。自然科学的规律,与人文科学的规律,真是有太大的差别吧。自然科学的规律基本上是这样子,一经发现,基本铁板...

  •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一、哲学社会人文科学素养 二、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 三、美学艺术素养 四、实践能力素养 一、哲学社会人文科学素养 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j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