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排档其实不是一家大排档,非江城人民看到的以及想象中的那种在汉江边、长江畔或新老吉庆街上或者虎泉夜市里排成一排的,有人拿着菜单叫喊的,一定会卖鸭脖子和花生米以及啤酒的大排档。
这座城市虽然也临江,长江如一条蜿蜒的大龙穿城而过,却很少看到大排档,哪怕在长江边上、张府园或南大的“腐败”一条街都没有看到,就连夫子庙、老门东也没有。
每一家店铺都齐齐整整得迈进了屋檐下,在老门东的我从来都会迷路的街巷里、在张府园的木料市里、在羊皮巷边,或者在新百、中央商城、水平方或者德基的7楼。
德基是栋很有故事的楼,这个故事非彼故事。据说当年是座烂尾楼,后来被吴铁军金眼相中,据说是因为一侧的马路中央有孙中山365天风雨无阻地站岗,而是政府将1号线和2号线及6号线穿地下而过,直达德基。开业典礼是范爷来剪的彩,前有四大花旦之一李冰冰周末前来站台,后又后四小花旦唐嫣周末来站台。
地铁入口那里,打上的文案是被世界看见。德基的建筑外观上都是LV/Dior等巨大的LOGO的顶级商城。至于上海的恒隆、北京的王府井、武汉的武广国际。
内里装饰简单却大气,奢华而不奢靡,小叶感叹说,吴铁军果然是个有艺术家气息的富豪,一看这格调,就非暴发户的那种,难怪吃了范爷的瓜。然后啧啧,于是我们一路扶摇旋转,从负二楼坐了手扶梯上得7楼。
而南京大排档作为一家餐厅,位于7楼,本来不是来吃南京大排档的,怎赖选定的那家生意太过红火,要等36桌,然后在决定吃翠华还是南京大排档的时候,脚不听使唤地迈进了南京大排档。
门口的迎宾是两位七老八十的老爷子,像极了《大宅门》了里面的白景琦年老的时候。装扮也像,走路却带风,声如洪钟,带着我们七拐八拐。就在我们以为进了迷宫的时候,霍然听闻有苏州评弹的曲声悠悠传来,豁然望去,舞台上真人演出苏州评弹,男声高昂悠长,年老的女士琵琶弹得铮铮响。
走过舞台,特别看了他们一眼,面无表情,婉转曲调下竟是行尸走肉一般的脸,我心里想,难道这二位是生活所迫来卖唱的还是这评弹的曲子故事正悲伤呢?
三位落座,白景琦喝了声三阳开条泰,如京剧曲调般抑扬,便悠悠带风似地回到门口。菜单也很别致,一如雍正翻妃子的牌子及包公用虎头铡砍坏蛋的令牌。牌子上是这个季节正当季的菜色,还有关于菜的传说以及故事,赫然有清蒸大闸蟹及蟹黄伴面,周边桌看起来复点率很高。连天花板灯笼上的字及氛围营造的道旗都是应季的菜肴。

难不成是每个季节换一道菜谱的,一个月前在夫子庙水平方店也是7楼的南京大排档,看到的菜色可不是这么写的,
菜单上写南京人一年要吃一亿只鸭子,果然是没有一只鸭子能游过长江,秋拿出手机打开计算器算了算,那岂不一天要吃27万3973只鸭子,太吓人,简直是鸭子世界的屠宰场,这个城市,边感叹边在扫码点单上加了一道盐水鸭。
我们还点了蜜汁藕、烤鸭包、晴雯腐皮包、蟹黄豆腐、蟹黄拌面、酱肘子等,还点了一玻璃壶酸梅汤。没有点糖芋苗,也没有点美龄粥,因为之前因名字吃过,算南京名小吃,却没有好感。就像小叶吃武汉的热干面、清酒一样。
上菜速度很快,菜色很精致,味道也不错。左边是一排如档口一样的可视操作间,这个档口专门吃鸭,那个档口专门出面,一群高大的白帽大厨在那里热火朝天地做菜,据说,每个人只负责一道菜,那就意味着那个人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做着一道腐皮包,除非他哪天做烦了跟领导申请换菜或者辞职走人。我想,这会不会也算是一个很无聊的工种。
大厅很大,视野很远,目测面积惊人,桌子密密麻麻,人也川路不息,为什么不排队呀,因为桌子够多呀,面积够大,却已满座,这还是非工作日。这可是在德基耶,秋职业病般得开始算了账,如场租啊之类的,人员薪资呀之类的,一算不得了,开始瞠目结合。
服务员清一色白底蓝花改良式上衣,麻花辫,白底蓝花头巾,很麻利。水却是自助,杯子特别小,秋又感叹了一句,果然营销做得好,这是逼我要点一壶茶么。
翻台子也很快,耳朵边一会儿两全其美,一会儿三羊开泰,一会儿四季平安,还有一帆风顺的,我们顺声过去,一看起来极幽怨的老姑娘正在拿出手机扫码要点单。
晴雯腐皮包很好吃,我们由此聊起了红楼菜式,又聊到了湖北的藕席,据说一席18道菜都是藕的原料做的,接着又聊到了安徽寿县的豆腐宴,据说一席18道菜都是以豆腐为原料做的。中国人对吃可真是博大精深、敢潜心研究呀。
如果是外地人来宁城,请一定带TA吃一顿南京大排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