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学习第261天,12.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论语》学习第261天,12.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23:53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61天

    原文阅读: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讲解: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抽十分之一的税呢?”哀公说:“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用,怎么能抽十分之一呢?”有若说:“如果百姓富足,君上怎么会不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君上又怎么会富足呢?”

    启发思考:

          这段对话中,有若的回答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也谈到了儒学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阐述的是“民富则国富”的为政之道。

            鲁国从宣公起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有若在这里明确提出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这一句里的“彻”字,郑玄注释说:“什一而税谓之彻。” “彻”作为西周的赋税制,其细节后世已经不完全清楚,一般解释为田税十取一,就是10%的税率。

            有若要求鲁哀公在凶年首先考虑减轻对人民的赋敛,希望作为君主的哀公把自己和百姓的利益放在一起考虑。因为君主和百姓是命运共同体,国家对人民的征敛,不能采取竭泽而渔的办法。如果为了眼前的利益造成民不聊生,国家的实力也将随之减弱。这种经济主张也是从稳定民心、避免社会动乱的政治高度来考虑的。

            儒家主张,富民政策的核心是轻徭薄赋,采取低税制。孔子思想中的“薄赋敛”,也并不是认为赋税越轻越好,而是主张轻重适度。具体表现为什一而税,税收就定在10%。《公羊传》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收10%刚刚好,超过10%就是桀纣之君,无非是大桀小桀的区别。

            低税就能富?民富,还能国富?君主也富?对这一点,鲁哀公不能理解,也无法相信。不过,后世有证据确凿的案例。

            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见天下残破,定税率为十五税一,收6.7%的税。到了汉文帝,再减半,三十税一,收3.3%的税。这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

          这种情况下,国家富到什么程度呢?《汉书・食货志》给了非常生动的记载,各地粮仓存的粮食太多,以致腐烂不可食。国库里钱堆成山,串钱的绳子都朽烂断掉了。

            当然,文景之治,天下豪富,不光是由于采用低税赋,还有政府不奢侈,不折腾,不用兵。文帝十分节俭,宫室都不多盖,国家对外也不扩张,不打仗,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这样休养生息几十年,天下大富。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中的经济主张与其他如道家、法家等思想,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若隐若显地影响着当权者的决策和社会经济活动。我们学习分析这些有关经济活动的思想主张时,并不能简单地评价其对错好坏,因为不同经济主张背后代表着不同的伦理观和政治价值观。当代经济学家张夏准说,归根结底,“经济学是一场政治争论”,它事关利益如何分配,事关谁受益、谁受损。

            历史证明,并没有一种经济主张或办法可以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会有这样有趣的情况发生,两个经济学家同时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但他们的观点却是截然相反的。比如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同时获得诺奖,尤金·法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金融理论,叫“有效市场假说”,而罗伯特·希勒代表的行为金融学派却直接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说。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领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此,即使我们不是经济学家,我们在学习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时,首先要了解背后的政治和道德假设,我们才有可能对经济事务做出明智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261天,12.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nc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