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巨婴国》答案自在人心

《巨婴国》答案自在人心

作者: Selia | 来源:发表于2017-10-21 17:02 被阅读0次

《巨婴国》这本书听说已久,购买它的决心就像一直安放在家门口的景点,觉得反正离得近很方便,什么时候想去了便可以随意前往。然而很多东西正是有着这种心态,导致了有一天它突然变成禁书了才突然遗憾,怎么早就没有买到手留一本呢。也正因为是禁书了,才更加剧了想要读它一读的心情,利用了很多方式去寻找,然而无果。机缘巧合的是,一个像平常一样的工作日,我马上就要进入单位大门上班的时候,在单位门口那个本应该管控很严格的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推车卖书的书摊。我走过它的时候余光瞄见了那个一直都在寻找的名字——巨婴国,便迅速倒退几步跟老板交钱把这本书囊入怀中。

网上对《巨婴国》的评价有很明显的两极分化,在我读完了这本厚达500页的书之后,找到了它之所以变成禁书的原因。不得不承认的是,书里确实有很多观点在重复和啰嗦,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本人有意想要强化和提醒读者们那些观点。一些案例的解读还可以更细致,当然毕竟不是要求严谨的学术研究。除此之外,对于书中的言论我基本能get到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认为这本书更适合心智成熟的人来读解,或赞同或批判都好,不适合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来看,很容易会被毁三观或者带跑偏。这本书尤其适合思维导图式的总结,因为它里面的内容可以看做是以点到面延伸开的。我就用摘录的方式把书里提到的重点做以总结罢。

《巨婴国》,这本富有矛盾冲突的书名一看就容易让人产生想象,他在书的封面上也很直白地做了解释: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上是婴儿。从序言里,作者就很诚实地提到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孝道”,也因为它并没有对作者产生良好的影响,所以从质疑孝道,开始了他对于中国人本性的探索。整本书我感受到的除了他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解释所谓“巨婴”思想的同时,也是在探讨两性关系和母婴关系。

书中很直白地总结中国大多数有问题家庭的模式:一个超焦虑的母亲,一个严重缺席的父亲,和有问题的孩子。观看很多影视剧,大都是婆婆遇上妈,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等等,虽然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上来讲,将矛盾点锁定在女人身上确实很容易出戏,但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父亲和公公形象在中国家庭中的缺席,中国人的文化焦点永远是在妈妈和孩子身上。如果要问父亲去哪儿了,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或者高高在上如皇帝,或者被阉了。

作者对于中国人人性的批判从解释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和自我开始,概括成中国人则是全能自恋的本我,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和软塌塌的自我。也就是说对自己是全能自恋的,为所欲为;对别人绝对禁止,要求你必须按照我的意志来,我禁止你有任何自由意志。当这样的本我和超我太极端了,自我就很难做协调,于是自我变得软踏踏。其中全能自恋的极致代表则是皇帝,他是天子,是龙,是神、兽和魔。把他放在紫禁城里,就成了绝对禁止性的超我系统。皇帝梦也是巨婴梦的最高表现,即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级别的崇拜。

强势父母和富不过三代

在中国教育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便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就是,大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由此延伸出的一个话题即是,中国人常说的“富不过三代”。生命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且这种价值感要通过在关系中去寻找。而假如我的高价值感“我很棒”是建立在别人的低价值感“你很差”的基础之上,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父母和孩子这种最为常见的人际关系中,双方都想从彼此的身上寻找价值感,而如果父母的高价值感是建立在孩子的低价值感的基础之上,就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这种关系越彻底,父母就越是孩子的地域。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一岁前,没有过分的爱这回事,父母对孩子越好,对孩子的帮助越大,越容易给孩子建立起健康心理的基础。但假如孩子到两三岁以后,父母依旧大包大榄,经常否定孩子认为她不行就会出现问题。

作者在这里对父母用到的一个形容是“强人父母”,在我看来用“强势父母”会更贴切。也就是说很多强势父母对待孩子的内心逻辑通常是“我行、你不行”。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低下的自我价值感,当强势父母的孩子发现,他们无法通过超越父母而提升自我价值感之后,就可能采用另一种方式——通过降低父母的自我价值感以缩小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差距。于是乎,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强势父母的孩子会给父母添乱。比如我们在新闻里经常会听到的类似富二代飙车等等混乱的事情。而且很多成功的强势父母,会希望把自我意识强加于孩子之上,要求孩子不仅继承财富,还要继承自己的那一套生存方式,这都会让孩子的内心感到分裂,一方面想要做自己,另一方面被迫走父母的路。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情,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孩子只需要承担他一个人的生命重量,而不必承担长辈们的生命重量,也就不会那么累。对于孩子来说,要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借助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一段话:你必须自己开始,加入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再往大一点说,这种高低价值感的心理,不仅只是针对于父母孩子,而不管你是什么人,有什么能力,都要学会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

共生心理(恋爱阶段与妈宝男)

婴儿前六个月,是处于共生期的。这一阶段的婴儿,处于一种混沌未分化状态,他们没有“我”的意识,也没有“外界”的意识,他会觉得自己与万物合一,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这种共生心理在巨婴身上则展示为:到处找妈(不愿意生活自理,总想找人照顾自己)、集体主义(大家要共生在一起,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讲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统一思想(大家必须统一在某一个思想里,如果不一致,共同体就有了裂痕)、反对独立(一方面集体压制个人独立,另一方面,个体离开集体就会破碎)、没有界限(一树立界限,就感觉两个人之间彻底没联系了,就生分了)。

对于共生性,作者给出了一个绝对的说法: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婴儿,都是在找妈;中国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妈。他还提到了说恋爱是对童年早起经验的修正,童年早起的创伤和渴望,在恋爱中都会呈现出来。婴儿初期和妈妈的关系,决定过了一个人和其他万物建立起关系的质量。

养育孩子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0到6个月,是共生期,成为一个人的阶段,婴儿觉得和妈妈是一体的。第二阶段是6个月到3岁,是分离与个性化期,两个人的阶段,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第三阶段是3岁以后,是俄狄浦斯期,三个人的阶段,我是我,你是你,我们中间还有我们共同拥有的另一个人。而爱情发展的阶段,和养育孩子的三个阶段很恰当地可以匹配到:第一阶段,1+1=1,我们是一个人;第二阶段:1+1=0,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第三阶段:1+1=2,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第二个阶段的憎恨很重要,活过这个阶段还能幸存的,才能进入第三阶段,才能到两颗独立的灵魂彼此相爱。

妈宝男就是在这种共生心理下产生的结果。他们对母亲言听计从,获得母亲的关注,从而压抑了对母亲的不满和攻击性。妈宝男因为和妈妈关系过于亲密,会引发他们的性羞耻感,导致他们的性生活有问题。而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妻子就像妈妈一样会唤起他们的性羞耻感。他们和妈妈多亲近,就有多强的动力渴望背叛妈妈。所以他们对背叛妻子有时会有莫名的强烈冲动。背叛并非仅仅是为了背叛,而是为了寻求一种感觉,就是我可以离开妈妈,我渴望那种自由。和妈宝男最登对的是圣母女,因为圣母内心里藏着一个被抛弃的巨婴,只有陷入苦难的人才如此需要圣母,他们一点微弱的或就能救别人的命,这种感觉太好了。孩子从对妈妈的共生走向独立,必然要完成心理上的弑母。正常情况下,孩子脱离妈妈的怀抱,需要父亲的介入。也就是说第一:父亲像是一个敌人,把他从妈妈怀抱里赶走,并告诉他,这是我老婆。第二:父亲需要支持妻子,与妻子建立好的关系,这样妻子就算失去儿子这个亲密的人,还有另一个亲密的人和她在一起。因此,一个健康的家庭,一对健康的夫妻,才有条件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好人思想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心理问题。”,攻击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划分界限,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成为一个不伤害别人、被动的好人,容易;成为了一个能主动散发着热情与爱意的善良的人,不易。

真正的好,是那种我存在你也存在,我爱你,是因为我有丰沛的爱,并且我真的不需要你回报,而你真回报时,我也坦然笑纳。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你需要展开你的各种能量,与其他能量体建立连接,这份链接越饱满,你就越能发现,自身的能量是好的,别人的能量也是好的,当这份链接达到极致,所谓悟证就会发生。作者的这个观点,我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自己要做一个盛满水的水槽,只有自己的满的,才可以去浸润别人和别人分享,甚至不会因为外界的波澜影响到自身。用古人的词语来说,这也即是无欲则刚。

全能自恋下的行为和心理表现

婴儿和巨婴,最根本的心理是全能自恋。它包括四个基本变化即:全能自恋,自恋暴怒,彻底无助和被害妄想。作者认为,国人中各种极端的心理,都离不开这四个变化。至于是不是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完全用巨婴理论来解释有待考量,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对人心理状况的解释倒是可以说得通。

拖延症,有拖延症的人有很完美的想法,但不能去实施,因为真正去落实了,他们的全能感就必然会被颠覆。所以也从来不去真正投入,这样至少可以保留一个自我安慰:“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没有投入,我要是真投入的花,那一定会了不起。”

行为退行,这是弗洛伊德发明的词,是指在相对高级的心理发展阶段,遭遇了不可承受的挫折,于是退行到相对低级的早期心理发展阶段,寻求那一阶段的心理安慰。经典的退行比如感受到焦虑时,狂吃东西,就是退行到母亲的乳汁里,寻找最早期的一种安慰。

自恋型暴怒,即我是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志运转,否则我暴怒。暴怒指向外界就变成了坏脾气,向内就此案陈过了对自己的破坏。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路怒症,很多自恋型暴怒的路怒症的逻辑是: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战我的自恋;任何不如意,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有主观恶意动机在;有主观恶意动机者,必须向我道歉;否则,我就灭了你或者灭了我自己。

归罪他人,自我完整的人,是可以脱离父母而心理上独立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基本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而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而是相信自己能行,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又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这也就是有健康自我人格的人。所以,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之人,是不能真正认错的,们他必须将任何挫败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我崩塌与粉碎。

家庭政治自杀游戏,玩家庭政治的人是在积攒着权利资本和道德资本。有权利资本的人不会轻易自杀,自杀的人常常是觉得道德资本攒够了却发现得不到这种资本的人。归结到一句话上就是,如果我又权利,就直接命令你们听我的,如果没有,就攒道德资本,通过让你内疚的方式听我的,如果还做不到,就死给你们看,用自杀的方式让你们听我的。

喂孩子中的权利,很多老人会认为,我给你吃的,你要欢快接受,还要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变胖,这样我才觉得,我爱的意志,通过你的吃相和胖传递了过去,自己得到权利感。

回应的重要性(无回应即绝境)

每一个生命,当被切断在一个孤独状态时,他就或者是神或者是龙,或者是灭掉了生命力的好人;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能取得真正的链接时,他就会成为人。

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断变换养育着,对他们是一种折磨。很多成年人感觉到,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或回应不及时,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幼童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他未来的沟通能力。如果总有精准而及时甚至是同时的回应,那就成了最迷人的事情。每个人能共情别人,都是因自己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做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拓宽心灵空间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取决于他心里在多大程度上住着一个人,而这又取决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能住进另一个人的心里。父母或夫妻要做一个好的容器,互相给对方提供一个抱持性空间,即在你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你;在你受挫时支持你;你的各种感受和想法可以在我这里安全自由地流动。

其它语录摘记:

幼童时,如何对待排泄物,决定了成年时如何对待各种生活垃圾。

有的婚姻是用表面完整,来逃避内在破碎。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抱慰彼此,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太多人明确说,绝对不和最爱的人结婚,甚至不和他们恋爱,看看就行了,这是被绝望击倒了。

延迟满足的关键,不是父母非要给孩子制造麻烦,而是孩子自己明白,只要他持续努力与付出,世界会回应他。他不可能事事顺心,但世界基本上有一个规律在——努力,不会错。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看起来是过渡保护,但其实是过渡限制,甚至构成了对孩子活力的绝对禁止。

孩子的世界很容易坍塌和崩溃,父母的共情很重要,有时候只要说出孩子的所感所想(非暴力沟通),孩子就会平静下来。同样父母的情绪包容力很重要,即父母不会跟着孩子的崩溃而崩溃,并要求或攻击孩子要孩子自己稳定下来,而是一直稳稳地在孩子身边。

如果接二连三发生不顺,不管大小,都需要安静下来,看看自己内心是否有了敌意,然后就去安抚它。

马斯洛讲,自我实现。罗杰斯讲,成为自己。温尼科特讲,真自我。王阳明讲,我心之外,再无他法。存在主义哲学讲,存在即选择,选择即自由。即你的人生意义,在于你自己如何选择,你按照你的意志做了选择,人生才有自由。活出真自我的人,势必是最有爱心的。

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非暴力沟通)

总的来说,《巨婴国》这本书里面有很赤裸裸很彻骨地撕裂开中国人的一些人性,所以会引起某些人的不适。他将这些人性的行程根源直至聚焦在“巨婴”这个定义中,我暂且还没有足够强的能力去判断是否这样的归因机制是否不存在疏漏,但是抛开巨婴二字,他所提到的很多行为和心理现象的描述我认为是可以被认可的。单从文字的归纳上来说,作者在这本书中一部分文字是在剖析事实,一部分文字是在解释原因,还有一部分文字是在盛鸡汤。尤其是在鸡汤部分,从中很容易能够看到他自己的概念和其它一些理论的相似之处,比如论语,比如非暴力沟通,还是有一些价值的。所以我认为,首先读这本书的人最好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观,否则会容易受到书中一些案例和观点的影响,其次在接受书中鸡汤部分的时候,能够自备一把勺子,否则书里的鸡汤就仅仅是摆在那里的鸡汤而已。最后,书里基本是在探讨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事件,并不能用它来完全涵盖特指所有的中国人,但是在你具备良好的判断力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性地思考和借鉴书中的观点。让自己的感受径流于心。

相关文章

  • 《巨婴国》答案自在人心

    《巨婴国》这本书听说已久,购买它的决心就像一直安放在家门口的景点,觉得反正离得近很方便,什么时候想去了便可以随意前...

  •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武志红的《巨婴国》,阅读之后深深震撼了我,我们都是巨婴?中国90%以上的人都是巨婴?我们生活的国度,是一个巨婴国?...

  • 《巨婴国》

    你猜你是不是一个巨婴呢?巨婴是什么?巨婴的现象是什么?想要摆脱巨婴吗?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个巨婴国里的巨婴吧! 巨婴是...

  • 活出面子还是活出里子——《巨婴国》读书笔记

    活出面子还是活出里子——《巨婴国》读书笔记 《巨婴国》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著作。由于书中对国人心理的批判...

  • 你有多少巨婴成分

    罗辑思维视频第198期《你是巨婴吗?》,让我了解巨婴的世界,内容来自武志红的新著《巨婴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婴的国...

  • 巨婴?巨婴国!

    中国式好人 中国式好人,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着孤独,有好人的面子,鬼一般的里子,沉默...

  • 3月17日打卡

    《巨婴国》22页

  • 用巨婴理论,可以完美解释中医为什么有效

    巨婴有两种,一是控制型巨婴,二是求赏型巨婴。要想了解控制型巨婴,请读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想了解求赏型巨婴,请读...

  • 《你就是答案》读后

    读完《巨婴国》,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武志红写的另一本书《你就是答案》。这本书写在《巨婴国》之前,是一本针对青年人的心灵...

  • 3月20日打卡

    《巨婴国》20-25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巨婴国》答案自在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ni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