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特教工作后,经常会接触到一部分家长咨询:
“我的孩子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该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可是还不会和同龄孩子交流沟通,真是急死了。”
沟通后得知,这位妈妈的疑虑其实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现状——
家有新生儿之后,暂且不讨论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依然不会说话,当别人家的孩子1岁就能呀呀学语,2岁就已经能叫“爸爸妈妈”及模仿简单发音,3岁都能说几个字的短句了,可是你家孩子到了3岁依然只是会简单的一两个词,没有认知理解能力。
此时,作为新生儿的父母往往比较着急,也在和其他同龄孩子对比中意识到了孩子有可能出现了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就开始急切地寻医咨询。
可是,作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老一辈却并不觉得孩子说话晚说话少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他们往往觉得“孩子不说话没有关系,长大一点就好了”,一度还认为“孩子说话越晚说明越是贵人,以后肯定是当官的料。”
如果年轻的爸爸妈妈能够做主或者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就会据理力争,带着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如果是人微言轻或者是和老一辈有同样想法的年轻爸爸妈妈也抱有同样的想法,那么孩子就会在他们的观望中一直等待。
网上有一个相关的讨论:
“贵人语迟”有道理吗?
答主列举了老一辈更匪夷所思的一种理由——“没事儿,不是说爱因斯坦说话也晚吗?这孩子长大以后没准是个天才哦!”
所以在这种“天才论”的加持下,老一辈就开始振振有词地说他们生活的那时候,家里穷,一家人养七八个孩子,地里疯玩、土里打滚、食不果腹依然长得高高大大、聪明可爱,有的长大后还考上了大学,每个孩子都能言善辩啊。
暂且不论这种“天才论”究竟能否在中国可行,中国究竟有几个爱因斯坦的天才,退一万步说,这种十分诡异的说法,真的就是一种无脑的强词夺理。
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教育不同,导致相隔数十年长大的孩子出现不同的性格、长相、秉性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城乡对比中显而易见地有着不同的区别。
不是看不起农村长大的孩子,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六七十年代一家七八个孩子吃饱穿好就可以长大成人,如今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就连生二胎都成为很多家庭的噩梦。
老一辈常说的“贵人语迟,孩子长大就好了!”这真的是一种病,得治!
如果一个孩子真的 3 岁了都还不会说话,就好比是一盏台灯按了开关键依然无法打开,那绝大部分的问题很可能不在开关,而在电源是否有电。
其实,比抓紧时间针对无语言孩子的前期干预更重要的,则是针对那些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老一辈的思想转变和让他们的意识觉醒。
虽然很难,但是如果碍于情分和面子,不去指出甚至指责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真的会延误甚至贻害无语言孩子,从而错过最佳干预康复期,成为真正的没有丧失语言功能的“哑巴”。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时再后悔和干预康复,已经为时已晚,哪怕投入再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只是在做无用功。
而这样的孩子因为受到环境影响、妈妈孕期各种因素导致的发育落后越来越多,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问题,甚至把错误的问题说成了自我能够愈合的优点,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1.5~4岁。在孩子语言发展的3~4年中,9个月~24个月是宝贝发音、模仿、理解词语含义的关键期,2~4岁是真正掌握语言、学会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形成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
在此,本文也不是推荐康复机构,语言发育迟缓或落后的康复训练方法获取方式很多,只是首先奉劝年轻的父母,如果孩子真的到了一定年龄,依然无法开口说话,那么就真的是相比同龄孩子有某方面落后的问题,问题已经出现了,就不要纠结是什么程度或者是语言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首先一定要去专业医院抓紧时间诊断,之后再进行有效的适合的前期康复训练,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和路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