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不同时期接受到的电波频率不同,比如初中再去吃小学零食发觉不是那个味道,或者第二次吃一个巧克力饼总觉得没有第一次味觉冲击力那么大,撇开新鲜感或是厌倦不说,人们吃这些东西或是做一些事带来相应感受似乎又变成追寻这些东西的动力!
这么想就相当于说一个街上表演巴拉拉小魔仙的孩子在那个时候感受到的跟一个大提琴家在舞台感受到的相对于个人是几乎一致的,那么他们的差别大概是巴拉拉小魔仙可以说服和代入的人很少,而音乐家的包容性更广。
建立在人和人关系上的现代社会并不能武断的说比原始人高级,人们总是对进步保持怀疑态度,但前进是必须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是被迫还是主动,我们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现状。
虚幻带有迷惑性,清晰又让人疲惫,但并不是说只能选择一种模式生存,毕竟只有一种视角一定不能看到全部,只一种乐器表现力也是局限的,人们越来越喜欢虚拟乐器,虚拟人的样貌,这也是一种探索,跟很多探索一样容易走入极端的危险。
我们看很多摇滚歌手打扮很夸张特别表演,又有些歌手不能称为摇滚,因为形式不具备,形式和内容到底哪个重要,如果都有能保持到什么深度?
我偶尔也喜欢古风和二次元,只在特殊的时候为了明确一些东西暂时剔除它们,毕竟幼稚是人的另一面也不可能真的剔除,不如学着接受并很好的和它们相处
我们所在时间点的世界很丰富,历史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被保存,像每一个人因为记忆同时拥有很多信息,而我们要读取全部几乎不可能,如何做才能了解这个世界更多…
迪斯科出来时候摇滚歌手愤怒了,mv出来之后音乐深度渐渐被忽略也是事实,人们注意力到了画面上听广播的就少了,毕竟画面更适合人脑吸收!个人电脑和音乐软件的开发让音乐变得粗糙却让个人做音乐变得有可能,所以新鲜东西带来的未必只有坏的,坏的是人们只认可一种,就相当于雪地靴风靡之后我几乎忘记之前冬天穿什么鞋子过的冬
人们总想活着轻松自由一些,自然就往那里靠拢,这么一来古典音乐和摇滚听懂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你发觉好的音乐跟娱乐没有太大关系,它不是表面的享乐,而是更深层的洗礼…
人也无法被强迫吃下一个自己讨厌却有营养的食物,我们该做的是继续强迫还是了解讨厌原因并试着改变
留下一个问题:听音乐会睡着跟不听音乐会哪个更好→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