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十

作者: 故都的秋2017 | 来源:发表于2021-04-15 11:58 被阅读0次

这节课学习的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这两个识属于潜意识,所谓的潜意识就是利用现有意识不能意识的部分。虽然不可知,但在心灵世界里他们起到的作用往往更大。就像海面漂浮的冰山,可见部分远远小于看不见的部分。

因为末那识有两个小伙伴,恒行不共无明和俱生我执,所以使得前六识的活动带有无明和我执的色彩。也正是这个缘故,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是有染污的,所以第七识也叫有情生命染污的源头。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法,及为什么说人是自私的?之前我对这种说法很难苟同。假如说人是自私的,为什么会出雷锋,焦裕禄,张思德这类人物呢?假如说人是自私的,那我们的共产主义,我们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何日才能实现?假如这种说法不成立,反过来说,假如说人不是自私的,那和珅刘瑾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九子夺嫡和玄武门之变?没学这节课之前,对于这些问题,我确实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

由于俱生我执的存在,末那识就会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有了我,就有我所,就会有自他的区分,就会有不平等与对立。从无始以来末那识一直深深爱着阿赖耶识,到八地菩萨才会结束。因为八地菩萨已把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所以在八地以上的菩萨眼中,众生都是平等的,难怪悟道后的虚云老和尚说“山河大地皆是如来”。

虽然有情的生命是由染污的,但是我们佛法的修行不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吗?修学佛法就是要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把貌似一个个不可能转为可能。虽然我生命中尘垢很厚,我执很重,当认清了这些生命现象,解决起来就没想象中那么难了。就像人们常说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实事求是的讲,这段时间我的状态并不好,貌似又落入往年的一个怪圈,每当精进两三个月,有受益有法喜的时候,种种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障碍都来了,后来我渐渐明白了,南怀瑾大师说过,你能够顺利学佛,乃至学有所成确实需要福报。或许我积累的资粮不够,做股票的都知道,即便你能点石成金,你最起码也得有股本,假如没有股本,你再牛叉也白搭。我发现当我资粮不够的时候,积累福报也是一件难事,比如做义工没时间,自修想多修几遍,不是有这事就是有那事,即便自修的时候,内心也不清净,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感觉所学的法与心不响应,换句话说就是没感觉。总结一下就是诸行不顺,颠倒错乱。由于心力不足,所学的法根本用不上,这时不良情绪与错误认识就来了,就觉得佛法解决不了我的问题,由于模式的要求,还必须共修,假如不受益,这纯属浪费时间,腾出这个时间我干点啥不好?

其实这种错误认识,也是由于无明和我执导致的,正是因为末那识的这两个小伙伴,使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难道学佛修行都是顺缘具足吗?假如顺缘具足,怎么体征佛法的妙用?对境和逆境才是修行的增上缘,也就是说自己越难,越不顺的时候,才更考验自己的修行功夫。再者对于我自己来说所谓的顺境逆境都是无常的,贪恋或抗拒任何一种境界都是不对的。处在逆境中并不是佛法没有用,而是我的心被烦恼掌控,假如认识到烦恼是无自性的,是没有我的,它只是一个念头,一种情绪而已。如实地做观察修,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相关文章

  • 百法十

    这节课学习的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这两个识属于潜意识,所谓的潜意识就是利用现有意识不能意识的部分。虽然不可知,但在心...

  • 百法第六课

    本课开始是对百法正论的学习,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对百法的概论,百法源于瑜伽师地论,唯识为一本十论,本论是瑜伽师地论...

  • 百法第十课

    本课继第九课之后仍然是讲心法的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部分,末那识是第六意识升起的俱有依,无始以来一直影响着第六意...

  • 《百法》

    最近开始系统阅读唯识学的书籍,下图是根据周叔迦先生的著作而画出的思维导图。深感唯识学非常棒!

  • 十法

    十法一 一、生活,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恼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 二、生活在这...

  •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十

    第四纲 章法 学诗百法之三十 起句相对法 绝诗只有四句,作五绝诗,只有二十字。苟不知炼句之法,则一写已尽。何能发挥...

  • 体得唯识 转识而修

    唯识理论,在原本的理解中,感觉是一套很复杂、深奥、难懂的理论。因为常会有人会说: 学百法,学百法,学完百法...

  • CSS:div平均分几块

    html: css:法一:浮动布局+百分比 法二:行内元素+百分比 法三:父元素 display:table ...

  • 诗词创作 刘坡公学诗百法中,绝句四忌是忌讳什么?

    前言 刘坡公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文人,曾有《学诗百法》、《学词百法》风靡一时。 在《学诗百法》中,第六十九法为: 绝诗...

  • 百法明门论》修学课之一 心得分享

    《百法明门论》修学课之一心得分享 修学百法的意义(第一讲法义) 一、简介《百法》 1.作者:世亲菩萨,也是《唯识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法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sd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