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本质

作者: 羊太啰嗦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18:17 被阅读0次

    这段时间,上海的房价猛涨,由于我和羊叔的佛系卖房,现在看来,置换学区房的想法要彻底幻灭了,因为上海的房价的涨,就象防不胜防的疫情,你不知道他哪天会来,也不知道他要持续多久,而你,除了在家听政策,就只能是观望。

    于是,我和羊叔讨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这事和我无关,只是为什么当他来时,我的心里还是会起波澜?为什么我虽然不想被卷,还是时不时的自我内卷?人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本书吧,这本书中文名叫《人心的本质》,可是这本书的英文名叫《Who Thinks, What Feels, and Why it Matters》。关于中文书的书名和原书名的一致性还和一位朋友交换了一下意见,我之愚见就是出版社要生计而已。

    Image

    一、如果人心可以用公式预测

    这本书的作者叫丹尼尔.韦格纳。如果你不知道他的名字,相信“白熊实验”你一定是听说过。“现在请你不要想一只白熊”,结果大部分的人一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想到白熊,就是你越提醒自己不要去想某人或某事,你越不能不去想某人或某事。这个实验就是他提出来的。他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社会心理学。

    不幸的是,丹尼尔在2010年被诊断患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霍金也是得的这种病。这本书,是在他得病后,已经在脑子里构思好的一本书,最后由别人帮他转化为文字,所以,这是他的最后一本书。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心理学科普性质的书,所以读起来有趣和轻松,并伴随轻微的脑力激荡。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人“好僵化”哦,他到底在想什么?脑回路怎么这么清奇?或者象我一样自我内卷的心思,这实际上都来自近几个世纪哲学思考的一个主题:他人思想的不确定性。

    在书中举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是说有一个英国人丹尼斯.尼尔森,他出生在苏格兰一个海边小镇,在军队服役过,而后搬到伦敦,做过警察,后来成了一名公务员,尽管丹尼斯有一份大家看来很不错的差事,可是他自己却觉得没有成就感,非常孤单,很少跟家人来往,也没有什么朋友,很难和他人维持亲密的关系。而且他还有很邪恶的性幻想,他喜欢年轻的男性,在一段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关系破裂后他就开始了一些非常诡异的行为。他给一些年轻的男性提供食物、住所,他的这些善举,赢得了很多人的信赖。结果,当这些人一旦毫无戒备的入睡后,丹尼斯就会用绳子勒住他们的脖子,最后在浴缸里淹死他们,然后再对他们进行肢解。就这样持续了5年,一直都没有人发现,据供认,他已经谋杀了15个人。

    在这里,要给大家送福利了,如果大家对这个案件感兴趣,可以推荐大家一个牛逼的英剧《Des》(中文:丹斯),此剧高度还原了这个连环杀人案件的全貌,主角就是偶最爱的神秘博士扮演者苏格兰演员David Tennant。

    《Des》

    我们再说回这个案例与本书的关系,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丹尼斯残忍地杀害了很多人,他在审讯时一直不停的问审讯官他的狗还好吗?他担心的不是自己、受害者的家人,而是他被捕后他的狗会不会遭受精神创伤。

    一个冷血杀人狂魔怎么会对自己的狗有远超对人类的关心?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心智认知”的问题:

    本书作者丹尼尔提出:心智能力并不是一个单一对象。相反,人们是以两种根本不同的因素为依据来查看心智的,我们将这两种心智能力称为感受性(experience)和能动性(agency)。

    感受性因素体现的是存在体具有内心生活、情感和感受的能力。它包括感到饥饿、恐惧、痛苦、快乐、愤怒和渴望的能力,还包括人格、骄傲、尴尬和喜悦等心理表现。能动性因素由一组不同的心智能力构成:自控、道德、记忆、情绪识别、计划、沟通和思考。简言之,感受性就是感觉和情感,能动性就是思考和行动。

    所以,本书的作者就给我们绘制了一张心智知觉地图如下(心智知觉被调查者对13个对象做的心智状态分布):

    Image

    按照丹尼尔的心智知觉地图来看,连环杀人犯丹尼斯对狗狗的关心大过人类,是因为他主观上贬低了人类心智水平的同时抬高了狗狗的心智水平。

    二、心智为什么重要?

    所以,本书的重点来了,心智为什么重要?

    从上面的案件,我们会深深的感到这个杀人犯完全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甚至冷血、无情。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什么是道德?我们如何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心智和道德又有什么关系?

    书中提到一个思想实验,想象婴儿和机器人即将跌下悬崖,你只能救其中一个,你会救哪个?再想第二个情景,如果婴儿和机器人同时发现了一支枪,他们都拿着枪玩,忽然枪走火,伤了人。你认为谁应该对此负责?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在第一个情景中会去救婴儿,在第二个情景中会原谅婴儿。可是做为机器人,他是不是太惨了?我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判断?

    因为这两个情景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道德地位,而不是一种。研究表明,我们通常会认为:有心智的存在体需要得到道德关怀,没有心智的存在体则不需要。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要救婴儿和原谅婴儿了,因为我们认为婴儿是有心智的,需要更多的道德关怀,机器人没有心智则不需要道德关怀。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被引出就是道德主体和道德受体。这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对道德领域的划分。道德主体是做出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存在体,简言之就是善行或恶行的实施者;道德受体是接受道德行为的存在体,也就是善行的受惠者和恶行的实施者。

    本书作者继而提到一个判断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公式:

    道德程度的高低=主体的能动性+受体的感受性

    举个例子,我们认为,一个强壮的男人(能动性高的主体)打一只小猫(感受性高的受体)是不道德的,而小猫(能动性低的主体)用爪子挠强壮的男人(感受性低的受体)并非不道德。

    所以,心智关乎生死,关乎道德,如何判断心智便显得尤其重要。

    三、其他的心智迷思

    接下来,本书作者用心智知觉地图去探讨了动物、机器人、植物人的心智。

    目前的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按心智知觉的地图来看,如果当机器被认为既有能动性又有感受性时,从心智知觉的角度看,它们将成为人类中的一员。

    这让我想到《黑镜》中有一集,女主的男友被一场车祸夺走了生命,她把男友大量的大数据上传到云端,就每天跟云端的爱人说话、聊天;假如你做为女主的亲人,你是会觉得她是沉迷于游戏,应该让她把云端数据销毁活回现实的生活,还是让她和云端的爱人相依为命?

    本书中还对群体心智做了描述和探索,包括阴谋论的产生,群体决策为何有时过于愚蠢等有关心智的具体应用问题。

    最后一章还探讨了人是否有自由意志的问题,以及自我认知,而心理学的一部分启发是,认识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可能存在偏差,当涉及自我时,这种认识的扭曲程度最大。

    看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我认为”、“我觉得”都是幻象,我们,其实远不象我们认为的那样了解自己。

    Image

    Image

    灵感采撷,思想供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心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wa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