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大多为平凡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每一天都经历着若干常见、锁碎的小事,这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忧愁,平淡/充实。你的人生阅历,你的受教育程度,你的智慧双眼等,一定能从中发掘出受到教育的素材,乃至深受教育的亮点等。
而我作为一个接受了多年教育,又从事了2O多年高中教育工作,至今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从自己角度讲一讲生活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以共同分享,传递来自教育界的正能量,尽自己所能宏扬中华文明。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的是:由垃圾分类而想到的教育故事。
数年前,我曾有幸参加一个赴日教育考察团,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育考察活动。虽然时间不长,我也留下了数万字的活动记录及感悟,其中尤对岛国环境卫生整洁及垃圾分类等予以特别关注。
在岛国时,当你走在大街上,所看见的垃圾桶是一排几个,乃至好几个,上面各有其标志不同。来到室内的公共设施更是如此,甚至于一排垃圾桶更有十多个,观其收集的盛放废弃物品,则各有不同。当时,我就有想法,要将日常垃圾分类如此准确,可真是个技术活和耐心活。
有一次集体活动时,我向主动方提问,在岛国所见,环境卫生整洁,这与垃圾有效回收密切相关,垃圾分类当年是如何推广的?主办方一老者告诉大家,二战结束后,岛国本土一片废墟,本就资源匮乏,面对重建家园的迫切需要,当时就认识到:垃圾(废墟)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认识到此,垃圾分类得当,充分合理使用就是一种资源。当年岛国政府为了推进重建家园,发动全社会各个阶级,学校学生的教育不必说了,连社区的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也被有效的组织、宣传、发动起来!
当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普遍提高以后,逐渐形成了习惯,所以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这些情形一一不乱扔、卫生整洁。至于如何分类回收?这老者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并当场示范,他一边拧开瓶塞,一边对大家说,按现在最严格的分类回收要求,一瓶饮用过的矿泉水瓶子,瓶塞、瓶身及瓶身上的塑料是要分类回收的,因为这三者的化学成分不同。岛国人做事的精细程度,这不得不让我敬佩不已!
事实如其所述吗?我所居住的地方,岛国多年前曾将此作为奥运会运动员下榻的场所,现已作为未成年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从来不见乱扔的杂物等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桶随处可见,往往是一排有几个、乃至有好几个垃圾桶,上有不同的文字、标记等,似乎颜色也有所不同。
在此,我也曾去过当地的一个小酒馆,这是岛国最为常见而普通的小店面,此为人们专门喝酒(不是吃饭的)聊天休闲的。在这里,有许多木制的设施,我稍稍一看,就发现有些木板曾是渔船上用过的,也有木板是部分燃烧过的。当然,仔细看看就发现,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装修物品也是别处使用过的。可见,老者所述的确如此。
当然,在这以前,我还听说过,在岛国的居民要淘汰家里达到使用寿命的大型电器,如冰箱、彩电等。居民们首先应向政府花钱购买一定的回收券,将相应的回收券张贴在淘汰电器,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这淘汰电器放于指定地点才可以。否则,将会被罚款。我通过询问相关人员以求证,情况也真是如此!
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回收,学生的有关教科书有专门的内容,以宣传引导垃圾分类回收。但整个社会居民垃圾回收的意识尚未达到应有高复,对垃圾分类的能力也未达标,尤其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也远未形成。观其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各桶内所盛物品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可见分类回收垃圾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分类回收是有效处理垃圾的重要前提。如何让受教育者提高此方面的意识,培养一定的能力,养成一定的习惯。这需要全社会各方人士的协同努力,也绝不是一朝一夕,或通过几个活动的教育引导就能达成的。
教育,应不局限于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包含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即使是学校教育,也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教育,还应包含课堂外(若干活动中)的教育。实施教育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必须得有父母,父母一定是孩子的不可替代的第一任老师,当然还包括我其他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社会人士,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自己(自我教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已越来多样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占统治地位,但适合于受教育者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