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域文化,以及在该地区生活的人就具有一定特色断言,在众多的书本著作里都有显著无限多的著述。在以往的阅读中,对此常常是不屑一顾的,或是多少还有些自我的保留见解。
从前看那些名人传记,又或是一篇篇成功人士的采访记录,其中都在遵循着同一条规律——那些被记录者的出生环境,以及他们接受的教育。相较于以此作为追根溯源的方法,很容易,也不必费太大功夫就能得出“作”者想要得结论。
人是环境的产物。那么我想问的是,那些东西又构成了环境呢?在此也多说一句,就我们习以为常,随口即来的警句名言、俗语短句,它们又有多少经得起推敲呢?
现在再重新说回主题,环境究竟包含那些物质,又或者我们周围所接触的人,他们又占多大的比重?当然,作为普通民众的你我,是不可能拿出详实地数据的。
到此即可引入正题:人是怎么(被)改变的?
因为工作的调整,在今年的年初换了一个城市继续生活,可万万始料未及的却是,以我的十多年的在外工作和生活历经,猛然发现竟然不能适应新的工作里的人群。
在遇到此类事情之后,以往惯常的做法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过,如今虽不能完全摈弃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只不过在这之前,我会追问一句:是什么造成了我与他们的莫大行为和思想上的差异?
个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又仅凭周遭寥寥无几的人群作为样本,这又根本无法升到地域文化里面去!
最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最后大致得到的结论是,城市和城市之间是有区隔的。如果在人的道德品性叫做:人格,那么城市里面也会存在着一种“城”格。它就如同一个磁场,在周围所附着和游离着的都是与之同频的人和事物。
文章写到这里,我也明显地察觉到此文的粗浅和逻辑的混乱,奈何学识的限制,在知识的盲区里还只能一点点向前探索。
所幸的是,如今已然也能自如地应对工作上的事,同样在他们(同事)的熏陶下,我也能融入其中了。
我们都在被他人时刻塑造着,同时我们自身也在影响着他们,只不过这其中的多少和强弱关系,还要看个人的目标感和意志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