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围棋大师高川格曾提起过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他的父亲是一位围棋迷,他从上小学前开始就经常围在父亲身边看父亲下棋,还经常拿棋子当玩具玩,耳濡目染中他就学会了下围棋。
同时,也不知为何,他升人小学后从来没有碰到过能够难倒他的数学题目。
实际上、下围棋跟下象棋一样可以让头脑变得更聪明,高川先生并不是特例,任何下棋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种积极变化。
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围棋比象棋更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
正如前面强调过的那样,对于幼儿的大脑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针对某个事物进行分析并加以理解的能力,而是全面地、直观地把握整个事物的模式辨别能力。而围棋就是锻炼提升这种模式辨别能力的最有效的工具。
大家都知道,围棋的棋子由黑、白两种对照鲜明的棋子组成.并且所有棋子的形状和厚度均相等,棋盘也由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方格组成。
模式辨别能力的训练需要的就是这种单一性。虽然要素单一,但通过灵活组合却可以创造出无数种不同的模式。
这种模式变化背后所隐藏的严密逻辑就是数学的基础。因此,围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以直观而非理性的方式帮助孩子掌握数学的基础逻辑。
当然,如果父母不会下围棋,那么跟孩子玩一玩“五子棋”对孩子的大脑也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就如前文提到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像高川先生小时候一样有自然而然亲近围棋的机会。
跟围棋一样,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纸牌也有助于培养敏锐的直觉,提高思维能力。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纸牌游戏是将52张纸牌一张一张翻过来放好后寻找数字相同的纸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家长和小孩一起玩这个游戏时获胜方通常都是孩子。
孩子之所以能在这个游戏中显露出令家长难以置信的能力、主要是因为孩子并不是依靠理性分析每一张牌的位置,而是将整副牌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全局性把握。
成年人记忆纸牌的摆放位置时通常采用的都是“最右边第三个”或者“最中间有点歪的那一张”这样的方式,而孩子则是将纸牌的整体排列作为一种模式直观地映入脑中。

也就是说,在这个游戏中孩子并不是通过思考去回忆纸牌的位置,而是条件反射一般指出纸牌所在的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被称为原始能力或者本能反应在后天发展的各种智力的挤压下逐渐退化。
即便如此、那些从小得到充分锻炼的孩子、他们成年后的直觉往往更敏锐,记忆力也更出色。
纸牌游戏可能会让成年人因高度集中注意力而出现神经衰弱,却可以给孩子的大脑带来积极有效的刺激,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将直观思考迅速转化为动作或行动的灵敏性。
当然,通过理性分析记住每一张牌的位置的做法,也可以起到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
下围棋和玩纸牌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直观把握事物的能力。
建议大家都让你的孩子学学象棋围棋,尤其是围棋,它是全局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