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读《水浒》,读到书中各路英雄好汉打抱不平时,心里甚是畅快。他们替天行道,侠肝义胆,令人好生羡慕,唯一痛恨之处便是宋江投降派作风,因招安一事一将功成万古枯,借忠义之举换得衣锦还乡,可惜最终悲剧收场。随着年岁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再读《水浒》,却已不是看打打杀杀这么简单,着眼于人物内心深处,发现宋江可怕之处,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从上山架空晁盖到梁山做大做强,宋江的举动不过是假借草莽之名,在江湖上耍政治权谋罢了,着实可恨,然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从心理上,我也渐渐接受宋江的行为,理解并同情他,他的所作所为,其根源是内心深处的自卑和权力情结。
自卑情结
我们常戏言“男人丑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才华。”这其实是安慰话罢了,试问谁会不在乎自身形象?特别大宋朝重文轻武的时代,白面书生更受政治家青睐,水浒评价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这是黑矮宋江弥补先天自身形象不足而做的后天努力。神行太保戴宗第一次见到宋江,在不认识宋江的前提下,骂他“黑矮杀才”,可见形象确实不过关。宋江的人生从押司到山寨领袖的过程,是他努力从自卑走向自信的过程。通读水浒,宋江在招降收买各路好汉的过程中,经常谦卑至极。如《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宋江让位卢俊义的一番话。宋江道:
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众人无能得及。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又非众人所能及。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古博今,一发众人无能得及。
这些话显然做作虚伪,毕竟宋江是不会轻易把第一把交椅交出去的,但这段话却也最客观概括宋江的情况,其自卑心理表露无遗。到后来,宋江凭借权术和兄弟帮衬,成为魁首,指挥千军万马势如破竹,曾经自卑的他,现在能不自信?
一个人的形象,是可以推测一个人的心思的。一个人自卑,他就会在一个方面自负!
权力情结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宋江出身地主家庭,衣食无忧,生理和安全需要不需考虑,宋江喜好英雄,扶危济困,江湖人称“及时雨”,也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情感需要和尊重需要不需考虑,所以他要做的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靠着自己的努力,总算做了一个小吏押司,但押司只管文案狱讼,又岂能满足自身欲望,男人都是有权力欲望的,要想有权力就得成为上层人士,就要做官。然而唐宋以来的政治生态严格了官和吏的界限,一般做了吏便难做官,宋江算是按照参公管理了,但再也没有被提拔的空间,不能在更高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干,心中能不烦闷?且看宋江浔阳楼题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上文提到宋江自卑,所以自卑的他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展示自我,但就现有体制而言,30多岁的宋江无法被提拔,做不了公务员,没有功成名就,自我价值无法体现,所以体制不给权力,那就自己创造权力,偏偏他的才华和性格又适合做管理,于是就造反了。当然,以宋江的能力是没办法实现改朝换代的,比起江南方腊占据的六州五十二县,宋江所依赖的仅仅是八百里水泊,无法做到长期抗衡。所以他造反只是为了跟朝廷谈判,讨个官做,一旦权力在手,宋江不也做下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所谓的权力,就是掌握生杀大权,在清风山,为拉秦明入伙,害得秦明一家老小被杀,青州城外一个百户村夷为平地,宋江第一次感受当老大的愉悦,他的良心并没有受到谴责,反而还有快感,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上了梁山,靠着权谋,以表面大义实则大不义的方式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实现心中抱负。权力可以使人不择手段,这或许就是古代人治社会的悲哀。
梁山从辉煌走向没落,着实可惜,细推治乱兴亡数,尽数阴阳造化功。现在品来,宋江不过是爱玩政治的小人物罢了,不令人可悲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