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发现在影视剧或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庄重地鞠躬,且口里最爱说的一句话是:“真抱歉,给您添麻烦了”。
其实“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的第一行为准则,其小学教科书《社会生活教育》中有定义:凡是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的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日本人很小就受到这种教育,他们的理解是:如果我的行为让无关的人注意到我,或者让我和无关的人建立起了联系,这就是添麻烦。所以人人做事之前都习惯于考虑是否给他人带来了麻烦,如果答案肯定,他们基本上就会放弃。
日本人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内向隐忍的性格,已经把“不给别人添麻烦”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用一次性筷子,是上下纵向掰开,而不是左右横向掰开,怕碰到旁边的人;在公共场合接打电话,都是轻声细语的甚至捂着嘴,怕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地上很少看见痰迹,他们一般吐在纸巾上扔进垃圾桶,不随地吐痰被认为是尊重他人,不给社会添麻烦;在地铁里看报纸,他们会将报纸折成四分之一大小再看,怕会妨碍到他人;学校里学生都是自己收拾吃完饭的碗筷和牛奶瓶到放回规定的地方,再小的学生也是这样。许多老人每天早晨不是到公园锻炼身体,而是拿着小夹子到处捡垃圾,为的是让自己的城市美丽起来,不给国家添麻烦;临街的商铺、住户,每天早晨都会打扫临近的街道,或帮邻居打扫卫生,只为让整个街道明亮起来,不给城市添麻烦;他们的环卫工在早晨三四点钟起来打扫,五六点钟撤退,为的是在大家都上班的时候不抢道、不扬灰,不给别人添麻烦……
众所周知,垃圾分类在日本尤其细致,堪称全球典范。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垃圾分类的理念,他们的城区街道极少安放垃圾桶,据说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放炸药。所以垃圾都要带回家扔,也因此日本人有随身带塑料袋装垃圾的习惯。这样的事例在日本人的现实生活中举不胜举。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句我们都熟悉的口头禅,每个人可能都听过多次,但现实中却鲜有中国人能做到。大多数人想的是如何“不给自己找麻烦”,在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一点上,我们往往都做得不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让国人讨厌,如今却成为许多中国人偏爱的旅游、购物目的地,我想这与其国民“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应有深深的关系:因为不想让别人不快,所以不卖假货;因为不想让别人担心,所以商品的品质过硬;因为不想让别人操心,所以服务细致入微……
个人是构成单位机构、社会机体的一个个细胞。“不给别人添麻烦”既是个人行为美德的积极表现,也是企业管理值得深入探讨和创新的一个研究课题。其实,无论在任何岗位,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是个人应有的优秀品质。“细节决定成败,个人影响全局”,如果每个细胞都能健康、高度自律、替他人着想、不给他人添麻烦,那这个机构、社会机体一定是健康的、高效的。 认真做好自己的事,不给别人添麻烦,大家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尽量做自己欢喜也给别人带来欢喜的事。当我们给予别人方便时,自己也得到了方便,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